《紅樓夢》的“楔子” ——前五回
在古代的戲劇、小說中,常見有“楔子”的名目,如元雜劇的結(jié)構(gòu),一般就是四折或四折加一楔子。在長篇小說中也有,如“金本”《水滸》,金圣嘆就是把原本《水滸傳》的引子和第一回合并,名之曰“楔子”。話本小說中的“人話”或“得勝頭回”,也大體上和“楔子”的意義差不多。
“楔子”的作用,或作正文的引子,或交代正文的大致情節(jié),或介紹正文的人物,或點明正文的題旨和表示作者對有關(guān)事件的看法,總之,它起著前奏或序幕的作用。
《紅樓夢》有沒有“楔子”?書上沒有直接標明出來。但從行文來看,卻是有的。不過與其他“楔子”在形式上頗有不同。第六回在開頭有兩段文字接著上回末了的事補敘完畢之后,有這么一段話:
按榮府中一宅人合算起來,人口雖不多,從上至下也有三四百個;事雖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亂麻一般,并無個頭緒可作綱領(lǐng)。正尋思從那一件事自那一個人寫起方妙,恰好卻從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因與榮府略有些瓜葛,這日正往榮府中來,因此便就此一家說來,倒還是頭緒。你道一家姓甚名誰?又與榮府有何瓜葛?且聽細講。
緊接下來,就是寫到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事了。在此之前,《紅樓夢》的文字已經(jīng)寫了五回之多,這本書的故事不是早已開始了嗎?怎么這時候作者還會在那里說什么“正尋思從那一件事自那一個人寫起方妙”呢?如果說,這里只是就寫賈府而言,那么前面寫到的林黛玉與薛氏一家的先后進府不是早已寫到賈府了嗎?又何待劉姥姥的到來才算是開始“寫起”呢?可是作者偏偏對這種明顯的事實不予承認;硬是認為只有這一次劉姥姥的進府才算是“寫起”,才算是“亂麻般”的賈府找到一個“頭緒可作綱領(lǐng)”,這說明什么呢?這只能說明,在作者的心目中,他對《紅樓夢》所描寫的主要對象賈府,是從第六回才正式開始“寫起”的。而此前的前五回乃是全書的一個“楔子”,一個從未有過的大“楔子”。《紅樓夢》是一部巨著,也應(yīng)該有一個相應(yīng)的大“楔子”。
這個大“楔子”包含了一些什么內(nèi)容呢?從大的方面來說,它的內(nèi)容可以概括成這么幾個方面:
通過第一回寫了甄士隱和賈雨村兩個主要人物,以甄士隱出家而賈雨村流落“風(fēng)塵”寓示了本書“真事隱去”以“假語存言”的特點。其中關(guān)于“此書立意本旨”和“大旨談情”的正面告白,又須聯(lián)系到作者說的“解味”和“細按”的要求去體味。它是作者告訴讀者關(guān)于《紅樓夢》的最基本讀法?!逗昧烁琛芳罢缡侩[對它的注,則流露了作者濃厚的“末世”之感。作者似乎不經(jīng)意地寫到的“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云云,則是本書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的一個側(cè)面的最簡練概括。而開篇的那個關(guān)于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使全書一開始就蒙上了一層神秘夢幻的色彩,這實際上是作者有意運用的煙云模糊法。從某種意義來說,第一回乃是前五回乃至全書的總綱,因為一部作品的各種重要方面都在這里安排下來了。
在這個綱之后,第二回的筆鋒就開始進入具體的描寫對象——賈府。但因賈府每日事件紛繁,合府人物眾多,關(guān)系復(fù)雜,所以作者通過“冷子興演說”的辦法先將賈府眾人和其特性作了一個提綱挈領(lǐng)式的介紹,使讀者心中有個譜,隨后就可以從容地逐次寫來,不嫌突兀。在此過程中,作者又通過賈雨村的說陰、陽二氣,特別是“正邪兩賦而來一路之人”這個概念,暗寓了對一些人物的評價,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進步的歷史觀。
于是第三回寫林黛玉進府,也就是賈府諸人正式亮相,其中寫得有主有次,有詳有略,有虛有實,有先有后,等等不一,但都恰到好處,而又下筆從容,眾多人物任其驅(qū)遣。
如果《紅樓夢》僅僅是寫賈府一家一姓之事,那么到此為止,這個“楔子”就可以結(jié)束,而馬上轉(zhuǎn)入現(xiàn)在的第六回的內(nèi)容了。可又不,作者還要在第四回寫薛氏一家進府,從文字來看,薛氏一家的來到,作者未作過多的描繪,只是用“姐妹們暮年相會,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云云,簡單地帶過了去后,就“暫不能寫矣”了。第四回的文字,主要是寫“葫蘆案”一事,由賈家?guī)С鲅遥裳业娜嗣笌С觥八拇蠹易濉?。再擴大到“各省皆然”的“護官符”及應(yīng)天府的審案過程,從一個重要的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味。“楔子”中這樣的內(nèi)容,就使讀者意想到這全書決不僅是寫一家一姓之事,更不是主要寫個人的某件事了。
第五回則通過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既與第一回的神話故事相照應(yīng),又寓示了十二釵和其他主要人物的未來命運以及整個賈府“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整體結(jié)局。
至此,“楔子”才算了結(jié),全書“正文”才開始接著“寫起”。
由此可見,《紅樓夢》的“楔子”用了五回的篇幅來寫,它是所有“楔子”中規(guī)模最為巨大的一個。這種宏偉的氣勢和它所包括的豐富內(nèi)容,實是為從第六回開始的“正文”鋪墊了一個寬闊而又深厚的基礎(chǔ)。由此出發(fā),它將要寫的必然是一幅更為宏大深刻的社會政治畫卷,而絕非什么寫愛情之類的意旨用得上的。這也是《紅樓夢》的“楔子”給我們的一個很好的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