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

民國紅顏:那些奇女子的美麗與哀傷 作者:李安安 著


“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

呂碧城自小聰慧,才氣逼人。到《大公報》后,她如魚得水,激揚文字,或婉約或激昂,才華盡顯,名滿天下。到后來任天津女子公學的校長,任袁世凱總統(tǒng)府的秘書和參政,隨著生活和社會閱歷的豐富,她的文字也日益成熟穩(wěn)健,從而使之冠蓋群芳,一時無二。

呂碧城曾兩次旅歐,一次是1918年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四年,攻讀文學與美術,兼為上海《時報》特約記者,把美國的見聞發(fā)回中國;一次是1926年只身漫游歐洲,長達七年,她把見聞寫成《歐美漫游錄》(又名《鴻雪因緣》),先后刊載于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志。她的這些描述西方風土人情的詩詞,以傳統(tǒng)的表達方式表現外國的風土人情,不僅信息量大,給人以知識,其詩詞的形式,也讓人親切可感,容易接受。這些詩詞,借著她當時的名氣,為國人所熟悉,膾炙人口,被傳誦一時。

呂碧城的詩詞造詣很深,尤擅填詞,可謂字字珠璣,流暢自如,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其詩詞文風唯美、超拔、冷艷,充滿激情,見識高遠,形象瑰麗,意境雄偉壯闊,氣勢奇妙多姿,給人獨特的美感和雄渾的想象天地。無論是寫火山、雪湖、冰河、旭日、海濤、日落等自然風光,還是寫鐵塔、網橋、電纜、飛艇、自由女神等人為景觀,甚至是寫雨衣、冰激凌等,都寫出了時代,寫出了地域特色,使詞這一寫風花雪月和兒女私情之舊文體,展現出更豐富的內容和形象,開創(chuàng)了詞壯闊多姿的新境界。

傳世作品有《呂碧城集》、《信芳集》、《曉珠詞》、《雪繪詞》、《香光小錄》等十幾本詩詞集,其代表作被近代詞學理論家龍榆生收入《近三百年名家詞選》,稱之為“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鳳毛麟角之才女”、“男有李叔同,女有呂碧城”。

評論家陶杰說:呂碧城的詞“并非首首閨秀纖巧,而是烙印了時代的烽煙。手筆婉約,別見雄奇,敏感玲瓏,卻又暗蓄孤憤”。

柳亞子認為,百余年來,呂碧城“足以擔當女詩人而無愧”。

不僅是詞,呂碧城的詩文,也是才氣縱橫,卓然不羈,造詣很高。詩人易實甫曾贊其:“其所為詩文見解之高,才筆之艷,皆非尋常操觚家所有也?!薄械脑u論家甚至將她與陳后主、李清照并列。

呂碧城的文字,無論是詩詞,還是報刊文章,都顯示出她深厚的家學淵源,也顯示出她特立獨行的個性魄力,如此才成就了這位鳳毛麟角的民國才女。

呂碧城是20世紀初的典型新女性,她主張婦女自由解放,主張女權,她個性豪放,特立獨行,著裝大膽,生活方式也相當現代,甚至后來有完全西化的傾向,但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她對“五四”以來的白話文不以為然,堅持以文言文創(chuàng)作,堅持舊體式表達,這又讓人感覺她的固執(zhí)和傳統(tǒng)。有人說,如果她用白話文創(chuàng)作,以她的功底和閱歷,如此成就一定能超越當時的很多女作家,她的名氣也會更大。

這話也許有一定道理。但是,呂碧城畢竟是呂碧城,她向來心性高傲,眼界識見非同一般。她為什么堅持不放棄文言文寫作?想必有她自己的道理。而獲取更大的名聲,對她來說,很有必要嗎?作為女性,盛年時就已經達到名位的巔峰,名滿中華。當繁花落盡后,已是物是人非,心歸平靜。此時,名聲于她,也許已經無所謂,只剩下累了。

事實上,也正因此,才成就她“中國最后一位女詞人”的美名。

在這里,我們擷取她的詞作一二,以作欣賞?!躲枇_怨》,為一次她路過南京時所作:

翠拱屏障,紅邐宮墻,猶見舊時王府。傷心麥秀,過眼滄桑,消得客車延佇。認斜陽、門巷烏衣,匆匆?guī)追瑏砣?,輸與寒鴉,占取垂楊古。閑話南

朝往事,誰踵清游,采香殘步?漢宮傳蠟,秦鏡熒星,一例秾華無據?但江城、零亂歌弦,哀入黃陵風雨。還怕說、花落封亭,鷓鴣啼苦。

《破陣樂》,為她寫阿爾卑斯山的詞作,也成為了她詞作的絕響:

混沌乍起,風雷暗坼,橫插天柱。駭翠排空窺碧海,直與狂瀾爭怒。光閃陰陽,云為潮汐,自成朝暮。認游蹤、只許飛車到,便紅絲遠系,飆輪難駐。一角孤分,花明玉井,冰蓮初吐。延佇。拂蘚鐫巖,調宮按羽,問華夏,衡今古。十萬年來空谷里,可有粉妝題賦?寫蠻箋,傳心契,惟吾與汝。省識浮生彈指,此日青峰,前番白雪,他時黃土。且證世外因緣,山靈感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