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剩女”
12歲以詩聞名鄉(xiāng)里,20歲《大公報》出名,23歲當女子公學校長,30歲時總統(tǒng)府秘書,35歲時是腰纏萬貫的女老板……
呂碧城才華橫溢,冠蓋群芳,為當時的風云人物,更令很多新女性可望而不可即,羨慕得要死。不僅如此,呂碧城相貌秀雅,當時有人贊美她“天然眉目含英氣,到處湖山養(yǎng)性靈”、“冰雪聰明芙蓉色”。當時的著名女作家蘇雪林,就曾贊其“美艷有如仙子”。想必,同樣作為才女的蘇雪林,一定是對呂碧城仰望已久,是她的粉絲吧。
從她流傳下來的幾張照片看,呂碧城眉清目秀,衣飾時髦,風姿綽約,氣質(zhì)不俗,眉宇間既有大家閨秀的端莊大方,又有新女性的自信干練。
這樣一個引領時代風騷、才貌雙全的女子,怎么會沒有人愛戀呢?
天性早熟而敏感的一代才女,她那心里,難道不向往風花雪月的美麗情感嗎?
少女時的呂碧城,心里一定有過心的悸動。那時,她在安徽的老家,那時,她在天津的舅舅家,她每天與詩、書、畫、印等為伴,詩詞中的唯美愛情,一定令詩一般年齡的呂碧城心旌搖動,在心里塑造起自己的白馬王子。他是司馬相如?是曹操?是李白,是蘇軾?……我們無從了解,因為那顆少女的心太隱秘了,太純潔了,太高貴了,心里的話兒不會輕易對人說。
20歲時,《大公報》成為呂碧城的舞臺。她青春逼人,文章如錦繡,婉約處子,動如脫兔,她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生動的畫。
呂碧城的打扮是新潮范兒,有時甚至很夸張出位,十分引人注目,在各種聚會大出風頭。有一次,她別出心裁地穿了一身袒胸露背的“孔雀服”:“著黑色薄紗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繡孔雀翎,頭上插翠羽數(shù)支,美艷有如仙子”。
名流們對她趨之若鶩,其中不乏學界名流和世家子弟。據(jù)說,李鴻章的侄子李經(jīng)羲曾熱烈追求過她,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追求過她,更有一些文壇詞壇的名人……
此時的呂碧城,人生得意,光彩照人。那么,作為青春女子,難道不懷春?她心中的愛情之花向誰盛開了呢?
據(jù)說,她的頂頭上司英斂之曾愛慕她,還寫了一首詞給她:
稽首慈云,洗心法水,乞發(fā)慈悲一聲。秋水伊人,春風香草,悱惻風情慣寫,但無限悃款意,總托詩篇瀉。
真是愛意綿綿,一片深情。但是,呂碧城對這位上司并無愛意,甚至后來兩人走到絕交的分兒上。據(jù)說呂大才女個性倔強驕傲,在《英斂之日記》中有這樣的描述:
碧城因《大公報》白話登有勸女教習不當妖艷招搖一段,疑為譏彼,旋于《津報》登有駁文,強詞奪理,極為可笑。數(shù)日后,彼來信,洋洋千言分辯。予乃答書,亦千余言。此后遂永不來館。
這里是說因為她的出位夸張打扮,有人撰文批評,呂碧城不接受,強詞反駁,與英斂之為此辯論起來,導致兩人失和。據(jù)說后來又因為一些瑣事,碧城遂與這位對她有知遇之恩的英斂之絕交。由此可看出這位才女的驕傲個性。據(jù)說她和她的二姐,也因小事失和。朋友一再勸和,她卻說:“不到黃泉毋相見也?!?/p>
呂碧城有很強的個性,這既是她的可愛之處,也是她的一種性格缺陷。
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又驕傲不羈的女子,什么樣的男人才能入她的法眼,才能馴服得了她呢?
袁克文,袁世凱的二公子,也是風流倜儻,滿腹經(jīng)綸,為當時名士,也是有名的花花公子。對于呂碧城這樣的孤高才女,他早有耳聞,當然也不想放過,于是想方設法取得聯(lián)系。
這天,機會終于來了。浙皖起義失敗后,秋瑾被殺,因為呂碧城與她關系不錯,有人在她家發(fā)現(xiàn)信件,呂碧城受到牽連。袁世凱雖欣賞她,但不得不有個交代。于是把調(diào)查任務交給兒子袁克文。袁克文雖是不務正業(yè)的紈绔子弟,但十分欣賞呂碧城的才學,并對她作為一個女性慷慨議論國事十分欣賞。兒子一句“不能僅憑書信往來就定為反叛罪”,也讓袁世凱有了交代。一頓飯下來,呂碧城逃過一劫,兩人從此結(jié)識。
當時呂碧城已經(jīng)25歲,雖比袁克文大7歲,但并不影響這一對才子才女的詩文唱和,風流成性的袁克文迫不及待地發(fā)起了進攻。呂碧城雖也欣賞他的風流才華,但想他畢竟是小自己的公子哥兒,所以一直保持謹慎和一定的距離。據(jù)說當時信孚銀行的董事長、著名詩人費樹蔚,曾熱心地幫袁克文說話,但呂碧城卻以“袁屬公子哥兒,只許在歡聲中偎紅倚翠耳”為借口拒絕。
當袁克文再次向她表白時,她就以獨身主義為借口婉拒了。袁克文雖花心,但絕不是胸無志向的男人,只是有志不得伸而已。所以,很難說呂碧城不欣賞他,那么她的拒絕也就不是真心話。但是,他畢竟是花心難改,妻妾成群,不屬于自己,不是自己所能把握的,也不是高傲的她能接受的。所以,這樣的拒絕也就順理成章了。
袁克文,雖是流連酒色的花花公子,玩弄女人無數(shù),但好在不失品位,尤其對于呂大才女這樣的非凡女子,他是十分尊重,不敢亂來的。遭到拒絕后,他也理智地把自己的感情壓制,以距離產(chǎn)生美安慰自己,只敢對呂才女欣賞而不敢褻瀆焉。從此,兩人只以異性知己相對,只是吟風弄月,詩酒唱和,不談感情。
這樣,兩個人最終越走越遠,一場精神戀愛也漸行漸遠,直到煙消云散。
1912年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tǒng),呂碧城被聘為總統(tǒng)府秘書,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負,但官場黑暗讓她心灰。到1915年,袁世凱蓄謀稱帝野心昭然,呂碧城毅然辭官離京,攜母移居上海。她與外商合辦貿(mào)易,僅兩三年間,就積聚起可觀財富。再之后就是出國留學,只身旅歐,不談政事,不談婚事,只以詩書自娛,移居海外,皈依佛教……
1931年,42歲的袁克文病逝于天津,這個揮金如土、風流一世的公子,到最后竟落得賣字為生的地步,讓人感嘆。13年(1943年1月24日)后,一代才女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遺命火化,骨灰和面為丸,投入南中國海。終身未婚。
這些追求呂碧城的男人,論家世才學,可謂非同凡俗,但為什么都沒能敲開這位才女的內(nèi)心之門呢?
也許是因為童年時那一次“退婚”對她自尊的傷害,也許因為機緣不湊巧,高不成低不就,也許她心中另有白馬王子,也許是因為她太強了……最后,她成了“民國第一剩女”。
當然,呂碧城是驕傲的,也許自視過高。正如她后來與友人談起感情時說:“生平的稱心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wèi)太年輕,汪榮寶已婚,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但年屆不惑,須眉皆白。我要的不是錢和門第,而在于學術(shù)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東不成、西不就,失去機緣。幸而手頭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以文學自娛了?!?/p>
這話中有驕傲,不也有無奈嗎?因為驕傲和無奈,只好放棄了愛情。
在外人看來,呂碧城風光無限,是驕傲快樂的公主,身后是一連串的追求者,但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也可能正因驕傲,難以讓人接近,所以一生偏執(zhí);正因為驕傲,在感情上更加敏感自卑,自保排外。人們看到的,往往只是她的光環(huán),而內(nèi)心的辛苦無奈,唯有自知。
有人說:“女人太強了,難找到男人?!眳伪坛堑拇_很強,但她再強,也是個女人,內(nèi)心也有柔軟和脆弱,她的強,除了個性,很多是做給自己和他人看的。如果有個男人看到她內(nèi)心的渴望,來接納她,想來她一定會服服帖帖跟從,寧愿放棄做一個所謂的女強人。再看她堅持以舊體詩寫作,雖是堅持舊文化,不也是在堅持婉約嗎?誰說沒有女人味兒?
滿腹才學的女子,感情世界一定豐富,縱然她有再大的才華、名氣、地位、權(quán)力、財富,但這些畢竟都不能代替幸福和家庭。呂碧城再非凡,也是一女子,也向往那簡單的幸福,也希望有一個歸宿。然而,也許是上天妒人,總不給人完美,給了她才華和事業(yè),卻剝奪了她的幸福。
碧城終身未婚。樊增祥在他手輯的《呂碧城集》中,題有七絕四首,其三曰:
香茗風流鮑令暉,百年人事稱心稀,君看孔雀多文采,贏得東南獨自飛。
讀之令人嗟嘆。
鏈接
呂碧城在1930年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她開始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傳動物保護。1929年,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的邀請,代表中國出席國際保護動物會在維也納召開的會議,大力提倡素食,“護生戒殺”。也因此,她成為我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
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病逝于香港九龍,享年61歲。她“生也坎坷,歿也凄涼”,早年與家里鬧翻,聲稱“不至黃泉毋相見”,所以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她將自己全部財產(chǎn)20余萬港元捐給了佛寺,并留下遺囑:“遺體火化,把骨灰和入面粉為小丸,投于南中國海?!眳伪坛鞘攀篮螅鹘鐭o不痛惜,紛紛悼念。有一首詩曰:
白地才媛呂碧城,通今博古一精英。
詩文融貫中西外,四海五洲揚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