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庸處世和諧人生

邊讀邊悟論語 作者:東籬子解譯


中庸處世和諧人生

于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p>

——雍也第六

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尚的了!可惜人們?nèi)鄙龠@種道德已經(jīng)很久了。”

【感悟一點】

程頤說:“做事,不偏不倚叫作中,不改變叫作庸。行中,這是天下的正道;用中道,這是天下的公理。中庸的基本要義,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p>

中庸的道理講究不偏不倚,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體現(xiàn)在做事上,則必須做到恰到好處。為人處世、持家治國等人生作為,無不體現(xiàn)了這個道理。

一個人想做到中庸,必須加強品德修養(yǎng)。提高自我調(diào)控能力,使自己的言行、情感、欲望等要適度、恰當,避免“過”與“不及”。伊尹的中庸之道

“中庸”強調(diào)的是做事守其“中”,既不左沖右突,又戒參差不齊。其實這種人生哲理,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細節(jié)中即可體察出來。商湯的開國大臣伊尹,不僅能把握做菜口味的“中庸”技巧,甚至已干脆就把它上升到“齊家治國”的高度上來了。

伊尹輔佐湯推翻了夏桀的殘暴統(tǒng)治,建立了在我國歷史上維系約600年之久的商朝。伊尹原來不過是湯身邊的廚師,湯妻陪嫁的奴隸,他之所以被湯看中而委以重任,是因為他確實有一番才干,也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人生智慧。他看到湯成天為與夏桀爭奪天下而忙碌著,顯得十分焦急,以致一日三餐都食不甘味。他就想出一個辦法來引起湯的注意。他把上一頓飯的菜做得特別咸,下一頓飯的菜又故意不放鹽,讓湯吃得不對味而來責備自己。接著,他又把每頓飯的菜做得咸淡適中,美味可口,讓湯吃得十分滿意。伊尹早已算計好了,湯準會表揚自己。果然,有一次飯后湯對伊尹說:“看來你做菜的本事確實不凡?!?/p>

伊尹已是成竹在胸,不等湯把話說完,就借題發(fā)揮說:“大王,這并不值得夸獎,菜不宜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要把佐料調(diào)配得當,吃起來自然適口有味。這和你治理國家是一個道理,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掌握好分寸關節(jié),才能把事情辦好?!?/p>

孟子后來對伊尹的評價是:“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意思是說伊尹在天下太平時入仕做官,在天下動亂時也入仕做官。伊尹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關鍵是善于把握好分寸,有所為有所不為,深悟中庸的為人處事哲理。

而下面這個“傻小子做客”的故事,也頗能發(fā)人深思。

有一個傻小子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殷勤地做了幾道好菜招待他,但因一時匆忙,每道菜都忘記放鹽,所以每一道菜都淡而無味。

傻小子吃了后說:“你燒的菜怎么都淡而無味呢?”

主人立刻想起忘了放鹽,趕緊在每道菜里加了點鹽,并請他再食用。傻小子吃了之后,覺得菜都變得非常可口。

于是,他就自言自語地說:“菜之所以鮮美,就是因為放進鹽的緣故。只加一點鹽就那么鮮美,若加多一點,那一定更好吃了?!?/p>

接著,這個人菜也不吃了,就抓起大把鹽往嘴里塞。結果,他被咸得哇哇大叫。

就常理而言,鹽不可吃得太多,亦不可吃得太少,要恰到好處。同理,炒菜不可太生,亦不可太熟。生熟恰到好處,菜才好吃。此恰到好處,即是“中”。又如商人賣東西,要價太貴,則人不買。要價太少,又不能賺錢。必須要價不多不少,恰到好處。此恰到好處,即是其中。中庸學既講恰到好處,又講因時而中。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