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邊讀邊悟論語 作者:東籬子解譯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衛(wèi)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凡事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開怨恨了?!?/p>

【感悟一點】

關于立身處世的道理,自古以來的圣賢都認為,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水平;寬以待人,則不但可以贏得尊敬和友誼,還能盡量不得罪人,不為將來埋下隱患。凡事多為別人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從而不對犯了可原諒的錯的人苛薄責備,既能使對方知錯而改,又會對你心懷感激,欲以回報。這實在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寬容自會得回報

做人要寬容一點,要允許別人犯錯誤。尤其是做領導的,如果能寬恕下屬的一些小錯誤,下屬往往會加倍努力,做得更好,并尋找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

春秋時,楚莊王有一次和群臣宴飲,當時是晚上,大殿里點著燈,正當大家酒喝得酣暢之際,突然一陣風把燈燭吹滅了。這時,莊王身邊的美姬“啊”的叫了一聲,莊王問:“怎么回事啊?”美姬對莊王說:“大王,剛才有人非禮我。那人趁著燭滅,牽拉我的衣襟。我扯斷了他帽子上的系纓,現(xiàn)在還拿著,趕快點燈,抓住這個斷纓的人?!?/p>

莊王聽了,說:“是我賞賜大家喝酒,酒喝多了,有人難免會做些出格的事,沒啥大不了的?!庇谑敲钭笥业娜苏f:“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斷系纓,說明他沒有盡興?!比撼家话俣嗳笋R上都扯斷了系纓而熱情高昂地飲酒,盡歡而散。

過了三年,楚國與晉國打仗,有一位將軍常常沖在前邊,勇猛無敵。戰(zhàn)斗勝利后,莊王感到驚奇,忍不住問他:“我平時對你并沒有特別的恩惠,你打仗時為何這樣賣力呢?”他回答說:“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斷了系纓的人。”

瞧,被寬容者心里可是一直沒有忘記寬容啊。

還有一個故事。春秋時秦穆公的一匹良馬被岐下三百多個鄉(xiāng)下人偷著宰殺吃了。秦國的官吏捕捉到他們,打算嚴加懲處。秦穆公說:“我不能因為一條牲畜就使三百多人受到傷害。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酒,對身體會有害。賞他們酒喝,然后全放了吧。”

后來,秦國和晉國在韓原交戰(zhàn)。這三百多人聞訊后都奔赴戰(zhàn)場幫助秦軍。正巧穆公的戰(zhàn)車陷入重圍,形勢十分險惡。這些鄉(xiāng)下人便高舉武器,爭先恐后地沖上去與晉軍死戰(zhàn),以報答穆公的食馬之德。晉軍的包圍被沖散,穆公終于脫險。

漢代的丙吉任丞相時,他的一個駕車小吏喜歡飲酒,有一次他隨丙吉外出,竟然醉得吐在丞相的車上。丞相屬下的主吏報告說,應該把這種人攆走。丙吉聽到這種意見后說:“如果以喝醉酒的過失就把人攆出去,那么讓這樣的人到何處安身?暫且容忍他這一次的過失吧,畢竟只是把車上的墊子弄臟了而已?!?/p>

這個駕車小吏來自邊疆,對邊塞在緊急情況下的報警事務比較熟悉。他有一天外出,正好遇見驛站的騎兵手持紅白兩色的袋子飛馳而來。便知道是邊郡報警的公文到了。到了城中,這個駕車小吏就尾隨著驛站騎兵到公車署(漢代京都負責接待臣民上書、征召和邊郡使者入朝的機構(gòu))打探詳情,了解到敵虜入侵云中、代郡兩地,急忙回來求見丙吉,向他報告了有關情況,并且說:“恐怕敵虜所入侵地區(qū)的地方官員因年邁病弱,反應不靈,不能勝任軍事行動了。建議您預先了解一下有關官吏的檔案材料,以備皇上詢問?!北J為他講得很有道理,就讓管檔案的官吏把有關材料詳細報來。

不久,皇上下詔召見丞相和御史,詢問敵虜入侵地區(qū)的主管官員的情況。丙吉一一做了回答。而御史大夫陡然之間不知詳情,無法應對,因此受到皇上的斥責。

丙吉顯得非常忠于職守,時時詳察邊地軍政情形,實際上這是得力于駕車小吏!

容忍他人小的過失,他會以自己的一技之長來感謝;而責備只會讓人徒增怨恨。被寬容者往往把感恩之情壓在心底,一旦有機會能讓其發(fā)揮長處時,他必定會竭盡所能地報答。由此看來,那些刻意尋求他人過錯、動輒對人大聲責罵的人,豈不是太愚蠢了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