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察人須深謹防誤識

邊讀邊悟論語 作者:東籬子解譯


察人須深謹防誤識

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p>

“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p>

——子路第十三

子貢問道:“鄉(xiāng)里人都喜歡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還不行?!?/p>

子貢問:“鄉(xiāng)里人都厭惡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還不行。不如鄉(xiāng)里的好人都喜歡他,那些壞人都厭惡他?!?/p>

【感悟一點】

認識評定一個人,不能只看表面,人的許多外在情感都是裝出來的,尤其是當處于復雜的環(huán)境中時,人心更是難測。所以,無論是作為普通人還是為政者,都必須深入觀察,真正看透一個人的內(nèi)心,謹防誤識、誤交、誤用。暫時難以認清的,不妨冷淡處之。否則,將會給自己造成不利,給大局造成損失。

苻堅錯誤識人

歷史上,因錯誤識人用人而鑄成大錯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無論是何種原因,他們的教訓都是值得吸取的。

前秦帝國的皇帝苻堅,任用平民出身的王猛為相,統(tǒng)一了中國的北方,是頗有作為的一代帝王。淝水之戰(zhàn)失敗后,前秦帝國迅速瓦解,他被后秦帝國的姚萇所殺,結束了其轟轟烈烈的一生。

苻堅是個心地善良,胸襟開闊的人,他對人從不猜忌,即便是那些投降或被俘的帝王將相,他也以禮相待,從不殺戮。甚至如鮮卑親王慕容垂,羌部落酋長姚萇,他還引為知己,授予高官和賦予很大的權柄。

王猛生前曾勸諫苻堅說:“皇上與人為善,也不能不分敵我。國家的死敵不是晉帝國,而是雜處在國內(nèi)的鮮卑人和羌人。更讓臣擔心的是,他們的首領都在朝中身居要職,有的更握有兵權,一旦有變,國家就危險了?!?/p>

苻堅堅信只要誠心待人,對方一定能誠心待我,有此觀念,他并未把王猛之言放在心上。王猛死后,他對這些人更是信任不二,寵愛日隆。

淝水之戰(zhàn)后,苻堅逃到洛陽,那些尚未到達淝水的大軍也聞風潰散。鮮卑籍大將慕容垂見有機可乘,遂起反叛之心。他借口黃河以北人心浮動,自請苻堅派他前去宣慰鎮(zhèn)撫。苻堅對他毫無防范,不僅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還親自向他致謝。慕容垂渡過黃河后,立即號召前燕帝國的鮮卑遺民復國,建立了后燕帝國。

其后,遷到關中的鮮卑人,又在慕容泓的領導下,建立了西燕帝國。苻堅命他的兒子和羌籍大將姚萇征討西燕,結果大敗,苻堅的兒子陣亡,姚萇畏罪逃到北方,后又叛變,建立了后秦帝國。

鮮卑人和羌人的反叛,使前秦帝國陷入了滅頂之災。不久,首都長安被困,苻堅突圍西行,在五將山被后秦兵生擒,送到后秦皇帝姚萇的手上。

苻堅至此,仍懷有生的希望。姚萇二十年前犯罪當誅,在綁赴刑場處斬時,時為親王的苻堅見他英武不凡,遂動了惻隱之心,將其救下。有此大恩,苻堅深信姚萇自會感恩圖報放他一馬。

萬沒想到,姚萇先是向他索取傳國御璽,繼而百般污辱。苻堅萬念俱灰,大罵姚萇忘恩負義,姚萇不待他多言,就把苻堅活活縊死。面對如此慘劇,后秦的羌人部隊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苻堅犯錯誤的根源,在于他心地過于善良開闊,在那種各種情況都十分復雜的情況下,仍輕易相信別人并委以重任。這種品質(zhì)對于個人,無疑是那種值得去結交做朋友的人;但作為一個治國者,這反而成為一種致命的弱點。識人難,用人更難。預防這類錯誤,關鍵在于“防”,可惜的是,苻堅從來沒有給自己在這方面筑起防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