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版序
這本書新版之際,我要對讀者們說些什么呢?或許,什么都不用說。我們彼此已經(jīng)十分了解。
想必你已經(jīng)了解并接受了我,為此,我心存感激。與其贅言,不如閑聊。
這本書出版至今,近二十五年了。寫完它,我又度過了許多歲月,其他集子接連出版。但要問我具體出版了多少,我還真需要停下來數(shù)一數(shù)。一位母親,不用數(shù)就知道她有幾個孩子。一些落后的土著人,扳著指頭只能數(shù)到五,但知道自己有多少家禽與牲畜。因為他們的心總是牽掛著,所以記得住每個孩子、每頭牲畜的特征。
一個作者,和母親、土著人不同,當(dāng)他把稿件交出去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他就已經(jīng)和它告別了。
談?wù)撟约旱臅?,就像父親談?wù)撾x家闖蕩的兒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和父子關(guān)系相比,作者與書的關(guān)系要簡單得多,個人色彩更濃。書是不會改變的。不論它流落在外,有什么樣的命運,都會始終保持最初的樣子。它是作者的心路歷程,無論好不好,都是作者的。因此,我回避談?wù)撐疫@個孩子的優(yōu)缺點,我也不會被所有的評論干擾,我相信讀者會諒解的。
我的書,我不視為“著作”,因為我并不把寫作當(dāng)成一種勞作。整個寫作的過程,對我來說,是很享受的。我的素材都是在垂釣、露營或泛舟的時候得來的。我在山中游玩或者睡覺時,季節(jié)變化,植物成熟……而寫書的時候,我又對這種原野生活進(jìn)行了一次更好的回味。它被寫出來,又一次打動我,成為我的一部分。
我有一位年輕時在俄亥俄州北部生活的作家朋友,他說:“只有在流落異鄉(xiāng)時,才有寫書的念頭。寫作,是為了讓往日重現(xiàn)?!?/p>
寫作能一解鄉(xiāng)愁。我本人也這樣認(rèn)為。
這本書寫于我在華盛頓政府工作期間,我那時是個小小的金庫保管員。坐在一堵鐵墻之前寫作,在那段無聊的日子里,給了我很多安慰,仿佛那堵鐵墻的另一邊就是生機(jī)盎然的樹林和鳥兒們!
1873年離開華盛頓之后,我的生活中不再有鐵墻。我有了一扇能俯瞰哈德遜河的窗戶,還種植了葡萄園。我的心,對葡萄園,比對金庫更有興趣。葡萄園的蔓藤、累累的果實,比金庫里的鈔票更讓我感到滿足。
但我很懷念那堵鐵墻,尤其是在漫長寒冷的冬天。我的心沉湎于我所喜愛的一切回憶之中。冬天,總是讓人更懂得向內(nèi)看,面對自我。
我的書能否帶領(lǐng)你在林中進(jìn)行一次散步呢?
……
首版于1871年,該修訂序作于18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