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
小悲則言,大悲則靜。
悲傷這種情感,是最可以摒棄的。我既不欣賞它,也不喜歡它,但世人總是煞有介事地對它推崇備至。人們常為這一情感穿上智慧、道德和良心的華麗外衣,這種裝飾多么古怪而拙劣!而意大利人的解釋則貼切得多:他們將“邪惡”視為“悲傷”的代言詞。因為這種情感向來就是一種無益而可恥的荒謬情感,所以斯多葛派也將悲傷視為怯懦和卑下,禁止他們的哲人握有這一情感。
據(jù)載,埃及國王普薩梅尼圖斯被波斯王康比澤打敗,成為一名俘虜;當他親眼目睹被俘的女兒身著婢女的衣服,在波斯人的呵斥下汲水時,身旁所有的朋友無不痛苦地低聲哀嚎,而他只是一言不發(fā)地呆立在那里,兩眼無神地盯著地面,一動也不動;當他又看見自己的兒子被敵人推上斷頭臺,即將執(zhí)行死刑,他依舊沉默不語,同之前一樣無動于衷。然而,當他瞥見自己的仆人在俘虜?shù)年犃兄斜凰烈怛?qū)趕,他開始控制不住哀傷的情緒,痛苦不堪地朝著自己的腦袋一通亂砸。
最近我們一位王子的遭遇可以說與這一故事極其相似。在特朗特,他得知自己的長兄被害,整個家族的支柱和榮耀轟然倒塌;接著又獲悉二哥也慘遭不幸,全家的另一個希望就此幻滅;面對著這接踵而至的打擊,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鎮(zhèn)定地承擔起這一切。然而,不久之后,他的一個仆人死去了,這一突如而至的消息讓他瞬間崩潰,毫不克制地縱情發(fā)泄出自己的悲痛。見過此情景的人都認為,這最后的一擊方才撼動了王子的情感,而事實卻是,之前失去親人的哀痛已經(jīng)讓他悲痛欲絕了,所有的情緒都已處在崩潰邊緣,而再添加上一丁點兒的打擊,都會讓他的防線全盤失守。這一說法同樣可以對上一個故事做出解釋,即使我們所看見的場景是,普薩梅尼圖斯對子女的不幸無動于衷,卻對仆人的遭遇難掩悲痛之情,但當康比澤就這一點向這位埃及國王提出疑問時,他答道:“后者的悲傷可以通過眼淚來宣泄,而對子女的悲傷卻是任何方式都無以言表的。”
談及至此,我自然就想起了一位古代畫家頗為類似的作品。這位畫家要創(chuàng)作一幅伊菲革涅亞獻祭儀式的作品,畫中依照在場每一位與這位無罪少女的遠近親疏關(guān)系來表達出各種程度的悲傷之情;而當畫到少女的父親時,這位畫家窮盡一切技法和才華,最后只是讓這位父親雙手掩面,似乎再沒有別的方式能夠表達這種深深的悲痛了。這也就是詩人們將這位前后痛失七子一女的母親尼俄柏,塑造成一尊默默不語、處于麻木之中的雕塑的緣故;詩人只想讓這位母親化為一座雕石,仿佛這才足以表達出她巨大的悲痛,
沉痛的悲傷將她凝結(jié)成一尊石像。
——奧維德
的確如此,當悲痛的力量達到極限,整個靈魂都會為之一顫,肉體突然陷入僵硬麻木之中,無法自由行動。這就正如我們突然獲知某一噩耗之時,會感覺到肢體的僵硬、癱軟,感覺所有的行動都被限制了自由;而當靈魂將沉重的悲哀和傷痛統(tǒng)統(tǒng)宣泄出去,化為眼淚和言語,沖出一條道路來,我們的心靈就會重獲自由,找到通往慰藉和放松的出口,
痛苦到了極點,終于哭出了聲。
——維吉爾
匈牙利國王的遺孀在布達附近與弗迪南國王的遺孀作戰(zhàn)之時,德軍的雷薩利亞克將軍看見戰(zhàn)場上抬回一具戰(zhàn)士的尸體。大家曾親眼目睹這位烈士在戰(zhàn)場上勇武非凡的表現(xiàn),將軍與眾人無不為他扼腕嘆息。出于好奇,將軍與眾人一同上前看清此人究竟是誰。等卸掉死者的盔甲,將軍才發(fā)現(xiàn)此人正是自己的兒子。震天動地的哀慟聲中,唯有將軍默不作聲,孤獨地站立在那里,怔怔地凝望著那具軀體,沒落下一滴眼淚。這極度的悲哀讓他的血液漸漸冰冷,凝固,最后,他直直地倒了下去,僵死在地,永遠停止了呼吸。
正如情人們所說:
能夠說出有多灼熱的火,它就只能算作溫火。
——彼特拉克
人們以這樣的詞句來描繪愛情中那種無法遏抑的激情:
我啊,多可憐!
我的感官早已不聽使喚。
累斯比,我剛見到你,
整個靈魂便陶醉其中;
愛火燃遍了我的全身;
耳畔響起了嗡鳴之聲;
眼前一片沉靜的黑夜。
——卡圖魯斯
并且,當感情到達了最熾熱、最激烈的時刻,我們的哀怨和相思之苦就難以表露了。這一刻,沉重的思緒已將靈魂壓得透不過氣來,炙熱的愛情也讓身體走向了虛弱和憔悴。
所以,隨時出現(xiàn)在情人身上的沒有端由的暈眩,和那燃燒起來的激情,會在到達某個頂點的那一刻,突然在情人冰冷的身軀中冷卻下來。所有耐人尋味和悄然融化的情感都不過是渺小平庸之情。
小悲則言,大悲則靜。
——塞涅卡
出乎意料的歡欣之情,同樣也會讓人大為震驚,
她看著我和特洛伊軍隊迎面走來,
驟然一驚,神情恍惚而迷離,
面色蒼白,目光呆滯,驟然間昏倒在地,
許久才重新張口言語。
——維吉爾
據(jù)歷史記載,因過度興奮而猝死之人比比皆是:羅馬婦人曾因為看見兒子從坎尼歸來,大喜過望而瞬間喪命;索??死账购捅┚見W尼修斯也是因為樂極而死;塔爾瓦在科西嘉得知羅馬參議院賜予他榮爵的稱號,一度興奮至極而突然暴斃。除了這些之外,在本世紀,類似的例子也舉不勝舉:教皇萊昂十世,當他日夜盼望米蘭城被攻下的消息從前方傳來時,狂喜不已而丟掉了性命。如果還有一個更能證明人類愚蠢的例子,也就莫過于古人所流傳下來的哲學家狄奧多羅斯,由于他不能當眾解答對手提出的難題,即刻就在他的學院里含著羞恥之情而發(fā)狂,當場一命嗚呼。
我很少受到這種強烈情感的牽制。我的知覺生來遲鈍,理性又在一天天將它束縛起來。
- 指洛林紅衣主教夏爾·德·吉斯。幾天內(nèi)他相繼失去兩個兄弟,大哥弗朗索瓦·德·古斯于1563年2月24日圍攻奧爾良時被殺,另一個死于同年3月6日。
- 伊菲革涅亞為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其父阿伽門農(nóng)因冒犯女神阿爾忒彌斯而遭女神懲罰。遠征特洛伊的船隊無風不能起航,必須把伊菲革涅亞獻祭給女神,才能平息其怒火。
- 尼俄柏為希臘神話中的人物。
- 原文為拉丁語。
- 原文為拉丁語。
- 原文為拉丁語。
- 原文為拉丁語。摘自拉丁詩人卡圖魯斯(前87—前54)的詩體劇,累斯比是詩人對他的情婦克洛迪亞的稱呼。
- 原文為拉丁語。
- 原文為拉丁語。
- 狄奧尼修斯(前367—前344),錫拉庫薩國王,老狄奧尼修斯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