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友誼

如果容許我再過一次人生 作者:蒙田 著;陳家錄 譯


友誼

只有當年齡和性格達到成熟牢固之時,才能夠正確完整地判斷友誼。

一位畫家在為我作畫時,其使用的畫法不禁讓我萌生了模仿的念頭。他以墻壁為畫布,以墻壁的最中央為主景落筆點,在這最好的地方盡情施展他全部的才華,創(chuàng)作出一幅精美的油畫,而后用怪誕的裝飾畫填滿周圍的空間,這些裝飾畫同樣也獨具特色,變化萬千。而我的散文呢?難道不是這樣新奇獨特的怪誕畫嗎?朦朧模糊的臉孔,千奇百怪的身軀,各種各樣的肢體拼接起來,以隨意的比例和次序連接成一個整體。

一個長著魚尾巴的美女的身軀。

——賀拉斯

在創(chuàng)作第二部分內(nèi)容時,我同那位畫家的做法并無差異,但第一部分也是核心部分,我的功力尚且不夠,我能力有限,才能淺薄,無法畫出高雅絢爛、彰顯著藝術性的作品來。我也曾想過,是否可以從艾蒂安·德·拉博埃西那里借來一些名作,好為我的作品添色生香。這就是拉博埃西的一篇論文,名為《甘愿受奴役》,后來有些借用者并不知作者已為本文命了名,因此重新擬了新標題:“反獨夫”。在當時,拉博埃西尚且年少,難免年輕氣盛,因此這篇文章被他寫成一篇評論,極力倡導自由,抨擊專政。

此后,那些理解力極高的文人們開始互相傳閱并極力推崇這篇評論,這確是一篇極其優(yōu)秀的文章,觀點犀利,表達全面。當然,也不能說這是他所有作品里最好的一篇;但是,后來在我與他相識之際,他若能與我下同樣的決心,決定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那么我想,一定會誕生更多與古典作品并駕齊驅(qū)、堪稱傳世之作的偉大作品。這一點無需置疑,他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就我所認識的人當中,絕對無人能與他抗衡。

但是,到最后他就只剩下這篇文章了,而且還是偶然才保留下來的,在我看來,他之后再也沒見過這篇文章;另外他還寫了關于一月敕令的論文,一月敕令正是因與我們的國內(nèi)戰(zhàn)爭相關而名聲大噪。這幾篇文章出版的可能性很大。他給我所有珍貴的遺贈品當中,我能收回的就只有這些了。他在臨終前留下遺囑,要將他的所有文稿和藏書全部贈送與我。除此之外,還將他的論文集遺贈給我,后來,我將這些文集全部出版了。不過,我最要感謝的仍舊是《甘愿受奴役》;因為有了它,我才得以認識拉博埃西。在我們尚未相識之前,他的大作我就已經(jīng)熟知了,他的名字我也有所耳聞,而在此之后,我與拉博埃西的友誼就拉開了帷幕。在上帝的祝福中,這份友誼在我們的精心灌溉下越來越彌足珍貴。甚至可以說,在整個人類交往的歷史上,這種深刻的友誼都十分罕見。要多少次的相交相知,才能建立起這般深厚的情誼!能在三個世紀里找出一例來就實屬不易了。

或許是出自一種本能,人類鐘情于交友勝過任何其他一切。亞里士多德曾說,最好的法官把友誼看得比公正還重要。但是,我和拉博埃西之間就存在一種至善至美的友誼。友誼多種多樣,往往都是由欲望、利益、公眾需求或私人需要作為維系的紐帶。因此,越是摻雜著與友誼本身無關的其他動機、目的或利益,就越難有真正的美好和真誠,也就越無友誼可言。

從古到今,友誼有這樣四種類型: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普通社交活動所建立起來的,處于禮儀待客之道的,男女之間有關愛情的,不管是單一的或是相互聯(lián)合在一起的,這都不是我在此要談論的友誼。

為何說父子之間沒有友誼?因為子女對父親的感情,多半出于一種尊敬。友誼建立在交流的基礎上,而父子之間有明顯的地位差距,難以有這種交流,也許還可能傷及父子間天然的義務關系。父親通常不會向孩子袒露內(nèi)心的秘密,以免產(chǎn)生一種隨意感,使父親在孩子心里失去應有的威嚴;同時孩子也不能指明或責備父親的錯誤,給父親提意見,而這一點卻是友誼中最不可缺少的職責。

很久以前,許多國家都有父子間的傳統(tǒng)習俗,有些國家是兒子必須殺死父親,有些國家則相反,父親必須殺死兒子;當然,這些習俗的最終目的都是要掃清障礙,一方的毀滅是另一方存在的決定性因素。這種天然的父子關系曾遭受眾多古代哲學家的鄙夷。亞里斯卜提就是一個例子:他被人逼問,生下孩子的原因是否出自于對孩子的愛,他對此十分不屑,蔑視地說道,若肚子里孕育的是蠕蟲和虱子,他也照樣會讓它們出生。另一個證實這一點的例子就是普魯塔克,他在談及兄弟情誼時說道:“我一點也不在乎,即便我們是一母所生?!?/p>

在我看來,兄弟這個詞語充滿了珍貴而美好的愛意,我同拉博埃西之間就是兄弟之情。但是,兄弟之間往往會牽扯財產(chǎn)分配和利益混合,一個人的富足必然導致另一個人的貧困,這就會使兄弟情誼大大削弱和淡化。在同一條路上行走,或在同一領域謀利,兄弟之間必然會發(fā)生沖突和頂撞。不過,從另一方面講,兄弟之間為何又會存在那種真摯而完美的情誼呢?父子兩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兄弟間也同樣。這是我兒子,這是我父親,但他本性卑劣,或野蠻粗俗,或愚蠢無知。通常,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越是建立在自然法則的基礎之上,這種天然的義務就會越大程度地削弱人的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所產(chǎn)生的東西絕非其他,正是友愛和情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雖然我有一個世上最寬容的父親,直到他臨終的那一刻都一如既往;而我的家庭在父子之情上堪稱楷模,在兄弟情誼方面也遠近聞名,

我給予兄弟那慈父般的愛遐邇聞名。

——賀拉斯

倘若將男女間的愛情與友誼相比,即使愛情是我們自己作出的選擇,也并不屬于友誼的范疇,不在友誼之列。我認同愛情的火焰更熾熱,更激烈,更活躍。

因為愛神已將我們看透,

在她操心的事中摻入甜蜜的痛苦。

——卡圖魯斯

但愛情的火焰卻總是搖曳不定,變化莫測。它激烈而沖動,忽冷忽熱,忽大忽小,讓我們時刻緊張兮兮。然而,友誼的火焰散發(fā)出的是一種普通的溫熱,它平靜而安穩(wěn),鎮(zhèn)定平和,持久不變;它愉悅而雅致,不會讓人感到痛苦和難過。而且,愛情里難免暗藏著一種狂熱的欲望,一種越是得不到卻越要追求的狂妄:

正如獵人捕獲野兔,

無論嚴寒或酷暑,

無論險峰或深谷,

只想拼命將它抓在手中,

一旦得到,便不再珍惜。

——阿里奧斯托

愛情倘若進入友誼的層面,也就是說,進入志同道合、彼此賞識的階段,它就會漸漸消退,進而消逝不見。愛情的最終目的在于取悅身體,一旦欲望得到滿足,便不復存在;但友誼則截然相反,越是讓人向往,就越樂在其中。友誼一旦獲得,便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滋潤,不斷向前發(fā)展,因為它源于精神和心靈,靈魂也會由此而升華。在這至善的友誼背后,我也曾暗享過輕率的愛情,在此我不想多談,以上幾句詩已經(jīng)表達得夠通透了。所以,在我身上這兩種感情都曾駐足留守過,我們彼此相識,但絕不會互相爭奪擠對;友誼在上空抬頭昂首,傲氣凜然,在自己的路上邁著堅定的步伐,不屑的目光掃過在它下方掙扎著的愛情。

至于婚姻,那更無異于一場交易。在這場生意中,只有入口處是自由的(它的延續(xù)具有一種強迫性,由我們意志以外的東西決定),而且通常會隱藏著其他的動機和目的。另外,還要解開無數(shù)個繁雜難理的情結(jié)糾纏,這些足以破壞婚姻關系的和諧,阻礙感情的延續(xù)。然而,友誼除了自身以外,不涉及其他任何的交易。說實話,這種圣潔的關系通常不能給予女人滿足感,她們沒有足夠堅強的靈魂,不能忍受自己被這種恒久的親密關系所束縛。先拋開這種情況不談,倘若能夠在完全自由自愿的基礎上建立起一種純粹的關系,讓心靈相互契合,靈魂彼此擁有,肉體結(jié)合也能完美地參與進來,雙方都能用心投入,那么,友誼必定會達到至善至美的境地。遺憾的是,尚未有事例證明女人可以做到這樣。女人是被友誼排除在外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古代各個哲學派系的一致認同。

我們的習俗公正地排斥和鄙夷希臘人另一種可恥的愛情。這種愛情與我們所要求的完美相差甚遠,與我們恰當?shù)慕Y(jié)合更是背道而馳,因為從習俗上來講,戀人雙方的地位和年齡必然要有所差距:“這種友誼式的愛情究竟目的何在?人們?yōu)楹尾粣塾⒖〉男±项^,也不愛膚淺的年輕小伙子?”對于這一點,我給予了堅定的反對態(tài)度,而柏拉圖學園的描述就不像我這樣。

他們說,維納斯之子在情人心中第一次萌生出對美少年的迷戀,這種情感是建立在漂亮外表的基礎之上,實際上這也只是身體的假象;他們允許這種迷戀像不斷膨脹的欲望那樣,狂熱,毫無節(jié)制,隨心所欲。當然,初次對美少年產(chǎn)生迷戀,這絕不可能出自于精神;精神戀愛和靈魂交流尚未顯現(xiàn)出來,還處于萌芽階段。倘若一個內(nèi)心卑劣的人狂熱地迷戀上一個少年,他的追求就是以物質(zhì)、金錢、加官晉爵,或某些廉價商品為通道,而柏拉圖哲學家們對這種手段極為憎恨和不恥。

心靈高尚之人,必然會采取高尚的追求手段:讓對方感受哲學的魅力,教會他崇尚宗教信仰,遵循并服從法律,獻身于國家利益,這些都彰顯了謹慎、公正、英勇的重要品質(zhì);追求者若想更容易被對方接納,就要盡量保持心靈的美麗高雅,因為肉體早已風光不在,唯有依靠精神的契合,才能維持更堅實更長久的關系。當追求者成功收獲果實,那么這個被愛者就會期望通過美好的心靈構(gòu)建出一種精神(追求者在求愛期間,柏拉圖派并不要求他們一定要小心翼翼,或表現(xiàn)得從容不迫,但卻要求被愛者做到這些,因為心靈之美是很難辨別真?zhèn)蔚?,他們需要對真正的?nèi)心作出判斷)。在被愛者決定接納求愛之前,首先要注重心靈之美,外表之美只是位于其次的附屬參考,而這恰好與追求者的標準相反。

因此,被愛者更容易得到柏拉圖派的偏愛,奧林匹斯諸神也證實了這一點。詩人埃斯庫羅斯的做法遭到了他們的強烈譴責:他在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羅斯的愛情故事中,將年少輕狂、最富年輕活力、最勇猛的希臘人阿喀琉斯塑造成求愛者的角色。在愛情中,最重要也是最具尊嚴的成分就是精神上的一致性,柏拉圖派的觀點是,精神一致所帶來的結(jié)果對自己或?qū)Ψ蕉即笥旭砸?;這種一致性體現(xiàn)出了國家的力量,捍衛(wèi)了應有的公正和自由。證實這一點的最好典范就是哈莫狄奧斯與阿里斯托吉頓之間的愛情。不過,這種一致性被柏拉圖派冠以至上和神圣的名號。他們認為,對于專制者的殘暴和人民的懦弱來講,它是最有力的敵人。總之,柏拉圖哲學的愛情觀可以歸為這一句話:愛情的結(jié)局存在于友誼中。斯多葛派對愛情的解釋也大致如此:“愛情是贏得友誼的一種嘗試,當我們被某人的美麗外表所吸引,我們就會渴望獲得他的友誼。”現(xiàn)在,我們回到最初對友誼的描述上,給出更公正的說法:“只有當年齡和性格達到成熟牢固之時,才能夠正確完整地判斷友誼。”

我們平常所稱的“朋友”和“友誼”,無非就是指出于某種機緣或某種利益,彼此心靈相通而建立起來的密切往來和友善關系。而我在此要說的友誼,則是指相互融合的心靈,彼此間完美地結(jié)為一體,連用以連接的紐帶都消隱其中。倘若有人逼迫我說出喜歡他的原因,我會感覺不知如何表達,只好這樣回答:“因為那是他,因為這是我。”

對于促成我和拉博埃西這種友誼的力量,除了我能闡述清楚的以外,還有某種我無法解釋的必然如此的媒介力量,那是任何言辭都無法表達出來的。我們未謀面之前,僅僅因為彼此聽到別人談及對方,就奇妙地相互產(chǎn)生了好感,渴望能夠見面。我想,這大概是天意注定的吧。我們單單只是聽過對方的名字,就仿佛已經(jīng)友好地擁抱了。后來,在一次重大的市政節(jié)日里,我們偶然得以相見。初次晤面,我們便發(fā)覺彼此十分默契,深感相識恨晚;從此以后,我們便成了莫逆之交。再后來,拉博埃西用拉丁語寫了一篇極具諷刺意味的出色詩作,已經(jīng)發(fā)表了。他通過這首詩,完美地闡述了我們之間這種神速到達至上境界的深刻友誼。

我們相識時都已不再年輕,他還比我年長幾歲,未來交往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我們的交情起步太晚了。因此,必須抓緊時間,不能像往常一樣,依泛泛之交的規(guī)矩行事,還要先進行長時間的謹慎接觸。我們這種友情,別無其他模范參考,自己就是理想的模式。既非出于某種特殊的元素,也不是三五種乃至上千種特別的要素,而是一種無以名之的由眾多要素混合而成的精粹,它控制我的全部意愿,使之與他的意愿融合在一起,化為一體;同樣,拉博埃西的全部意愿也被它攫住,使之融合進我的意愿中,合二為一。我說“融為一體”,那的確如此,因為我們彼此都沒有私自留下自己的任何東西,也沒有區(qū)分屬于他的,還是屬于我的。

羅馬執(zhí)政官們在處死提比略·格拉庫斯之后,繼續(xù)追捕并迫害與他有過交往的一些人。他最要好的朋友凱厄斯·布洛修斯便是其中之一。萊利烏斯當著羅馬執(zhí)政官的面,問布洛修斯愿意為他的朋友做些什么,布洛修斯的回答是一切事情。萊利烏斯聽了后,追問道:“什么?一切事情?如果他要你燒掉我們的神廟呢?”布洛修斯駁斥了他的話:“他絕不會要我去做這樣的事情。”“但如果他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呢?”萊利馬斯接著問,布洛休斯答道:“那我會去做?!?/p>

據(jù)史書上記載:倘若布洛休斯是格拉庫斯真正的朋友,就無須如此冒險來沖撞執(zhí)政官,也不應該放棄對格拉庫斯人格的信任。但是,那些斥責他的言辭具有煽動性的人,并不懂得其中的秘密,也不知道布洛休斯心底里對格拉庫斯堅定的態(tài)度。實際上他們倆相交甚深,他們之間的友誼十分牢固,彼此也十分了解。他們不是普通朋友的交往,不與國家為敵為友,也從不盲目冒險或制造混亂。他們信任對方,也欽佩對方。你可以將這種信賴交付于道德和理性引導的韁繩(若你不這樣做,這根韁繩就絕不可能受制于你),你就會發(fā)現(xiàn)布洛修斯會給出這樣的答案。假如他們的行動與思想背離,兩人無法達成一致的話,那么,不管是以我的標準,還是他們的標準來看,他們都不再是朋友。

就算是我,我想我也會給出同樣的答案。假如我被人問道:“倘若您的意愿要求您處死您的女兒,您會這樣去做嗎?”我會給出肯定的答案。因為即便我做出這樣的回答,也并不代表我就一定會這樣去做,我十分信任自己的意愿,也絕不會懷疑這樣一個朋友的意愿。我從不會懷疑我朋友的目的和思想,這一堅定信念是世上任何借口都無法動搖的。無論我朋友的做法以何種方式和面目呈現(xiàn),我都能立刻發(fā)現(xiàn)它的目的。我們心靈相融,步伐協(xié)調(diào),彼此欣賞,友誼之情已深入靈魂深處,所以,我對他了若指掌,正如我對自己了解通透一樣,而且,我比信任自己還要信任他。

千萬不要把普通的友誼和我在此談及的友誼相提并論。同樣,我也曾有過普通的友誼,也十分完美,但我告誡各位,若是將這其間的規(guī)則混為一談,便會很容易出錯。對于普通的友誼,人們像握著繩索般小心翼翼地前行,仿佛稍不留神,手里的繩索就會崩然斷裂。奇隆這樣說道:“愛他,就要想到有一天你會恨他;恨他時又要想到你可能會再次愛他。”這一規(guī)則,對于我談及的那種崇高的友誼來說,是十分令人厭惡的,可對于普通的友誼來說,卻是必要且有益的。對于后者而言,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十分匹配:“哦,我的朋友們,世上并沒有一個是朋友。”

恩惠和利益孕育著普通的友誼,而在我這種至上的友誼中,卻遍尋不著它的蹤跡,因為我們的意志早已彼此交融。在必要時,我也會向朋友求助,但無論斯多葛派如何夸大宣稱,我們的友誼都不會因此而有所加深,我也不會因為朋友給予我?guī)椭较赂械綉c幸。這種深度的友誼結(jié)合,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完美。朋友間不再存在義務的概念,而他們極其厭惡的導致分歧和爭端的字眼,比如利益、義務、感激、祈求等等,也都消失在他們的視野中。實際上,他們間所有的一切,包括意志、思想、觀點、財產(chǎn)、妻子、兒女、榮譽和生命,都為他們共同所有。他們行動一致,依據(jù)亞里士多德的定義,他們是一個靈魂占據(jù)兩個軀體,所以,他們之間不存在給予或獲得任何東西。這也就是為什么立法者為了使婚姻與這神圣的友誼有某種想象上的相似,而禁止夫妻雙方相互贈予并立此憑證。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所有的一切都應屬于夫妻雙方共同所有,彼此間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分開獨立存在的。

我談及的這種友誼,倘若雙方之間存在贈予這種行為,那么,贈與方就相當于接受了另一方的恩惠。因為彼此都想為對方付出,這種強烈的意愿超乎于做其他事的意愿,因此,為贈與方提供付出的機會,接受方就表現(xiàn)出寬容的一面,他同意朋友為他做事,就意味著他對朋友施予恩惠。所以,哲學家第歐根尼遭遇經(jīng)濟困難時,他并不會說向朋友們借錢,而是說成要朋友們還錢。下面我要講述頗為奇特的古代例子,以此來證實這一點。

科林斯人歐達米達斯有兩個朋友,一個是卡里塞努斯,西錫安人,另一個是阿雷特斯,科林斯人。歐達米達斯生前極為貧困潦倒,而他的這兩位朋友卻都是富人,于是他在遺囑中寫道:“我將我母親的贍養(yǎng)責任和送終職責遺贈予阿雷特斯,我將我女兒的婚姻大事遺贈予卡里塞努斯,讓他竭盡全力為我的女兒安置豐厚的嫁妝。若這兩位朋友有一方離世,另一方將接替他的職責?!逼鸪?,那些看到這則遺囑的人頗為不屑。但是,遺囑中的繼承者卻欣然接受所有的條件。他的朋友卡里塞努斯在五天后也撒手人寰,而另一位朋友阿雷特斯自然就接替了他的職責。他將朋友的母親悉心安頓好,并且把自己的五塔蘭財產(chǎn)分成兩半,一半給自己的獨生女兒置辦嫁妝,另一半則按照歐達米達斯的遺囑,給朋友的女兒作陪嫁。而這兩位女兒的婚禮則在同一天隆重舉行。

這個事例很能說明問題,若是說到不足之處,那只有一點—朋友數(shù)量過多。我談及的這種至善的友誼,是不能被分割開來的;彼此間把一切都留給了對方,不能再從中分出來一點什么留給其他人;與之相反,他還為此而深感遺憾—為什么自己不能化身為兩三個,甚至更多,不能擁有好幾個意愿和靈魂去為朋友付出所有。

一般的友誼是可以幾人同享的:你可以欣賞這個人的英俊外貌,喜歡那個人的溫和大方,你也可以欣賞這個人慈父般的胸懷,喜歡那個人兄弟般的情誼,等等。然而,我這種至高無上的友誼卻統(tǒng)領和控制著我們的靈魂,是不可以同任何其他人共享的。假如兩個朋友同時來向你求助,你會去幫誰?假如這兩個人要求你做的事恰好背道而馳,你會將誰的要求放在首位?假如其中一個人要你保守他的秘密,而另一個人卻一定要知道,你又將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擺脫這種困境?倘若你擁有的是獨一無二的高尚友誼,那其他的職責和義務就都不必考慮了。你既然發(fā)誓要保守秘密,那么除了你自己以外,你絕不會違反誓言,把秘密告訴另外一個人。一個人能一分為二,這已經(jīng)算作了不起的奇跡了;還有人說能一分為三,那簡直是天馬行空。但凡能分成同等的好幾份,那就不再具有唯一性了。有人作出假設,我將自己的愛分成同樣的兩份,給予我的兩個朋友,他們則會同我對他們一樣,彼此尊敬,互相愛護,這種假設完全就是把獨一無二的單個體成倍增加,變成一個團體,若世上真有這樣的事情存在,恐怕也是極為罕見的特例吧。

我之前所說的那個故事,就十分符合我所談及的友誼之道:歐達米達斯給予朋友們恩惠,要朋友們?yōu)樗鍪?,繼承他的遺囑,為他效勞,這也就是為他們提供了付出的機會,他所贈予的是一種慷慨和寬容。毋庸置疑,與阿雷特斯的境況比起來,他所展現(xiàn)出來的友誼的力量要更加強大。簡言之,尚未品嘗過這種友誼的人很難想象出其中的滋味。有一位年輕士兵回答居魯士一世的話讓我尤為贊賞:這位士兵的馬兒剛剛贏得比賽,居魯士走上前來,問他這匹馬兒能否賣給他,是否能接受以一個王國作為交換條件,這位士兵回答道:“不,陛下,當然不。不過,倘若我能換來一個朋友,若我能尋覓到一個真正值得交心的摯友,我會十分樂意拱手讓出我的馬兒?!?/p>

“若我能尋覓到”,這是句好話!尋找一些泛泛之交的普通朋友絕非難事,但我們提及的友誼,是彼此真誠、坦誠相待的,自然,所有的目的也要真實可信,絕無遮掩或保留。

在某些友誼利益并存的關系中,你只需防止維系關系的這一端不出任何問題。比如,我不可能去管我的醫(yī)生或律師信仰什么宗教,這本身就與我們之間的朋友關系毫無關聯(lián),與他們?yōu)槲倚谝矝]有影響。我與仆人之間也一樣。我所在意的只是他是否勤快,他的道德廉恥心怎樣我也很少去關注。我不在意趕騾人是否貪玩,我只擔心他腦袋愚笨,我也不怕廚師說話粗俗,只是怕他無知。我不愿意要求別人應該怎么做,這種閑事到處都有人操心,我只會讓別人看到自己是怎么做的。

這是我的做法,你可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

——泰倫提烏斯

在聚餐時,我喜歡輕松自在地開開玩笑,不拘束,不緊張,不需謹慎小心;在床上休息時,我喜歡美麗超過心善;在人際交往中,我喜歡能力強的人,即使他不夠正直。除此以外的其他也都一樣。

當阿格西勞斯二世同孩子們一起玩騎棍游戲時,碰巧被人撞見,他誠懇地請求那人在當上父親之前不要對此貿(mào)然評斷,他認為,只有當那人內(nèi)心多了某種迷戀的情愫時,才會公正地看待這樣的行為。在此,對于我所談及的這種友誼,我衷心地希望,那些曾經(jīng)嘗試過的人能與我談一談。不過,我很清楚,現(xiàn)實中的習慣做法多少都離這種友誼天懸地隔,這種彌足珍貴的友誼廖若晨星,我也沒抱什么期望能出現(xiàn)一個公正的評判家。古人就這個話題給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的思想和論斷,但他們很難與我感同身受,在我的感覺面前略顯無力。對于這一話題,事實永遠勝于哲理箴言:

對于思想健康者,什么也比不過一個令人愉快的朋友。

——賀拉斯

古人米南德說,若是能尋覓到朋友的影子,也就相當幸福了。他自然有理由說出這句話,即便他曾擁有過這種至上的友誼。感謝上帝賜予我如此平和愉悅的生活,即便因為失去這位摯友讓我倍感傷懷,但我實則也坦然心安,毫無憂愁,因為我從不追尋別的欲望或需求,原始需求和自然需要已經(jīng)讓我獲得了滿足。不過,說心里話,倘若拿我的整個一生同與那位摯友共同度過的四年相比,那也不過只是一片云霧,一個平淡而昏沉的長夜。自他離我而去的那一天起,

那就是永遠值得紀念的一天,殘酷的一天。

(神啊,這是你們的意愿)

——維吉爾

我便精神萎靡,仿佛只等著耗費這余下的生命;一切玩樂并沒能給我?guī)砦拷澹吹棺屛矣铀寄钗业呐笥?。過去我們分享彼此的一切,現(xiàn)在仿佛我將他的那一半偷走了,

我愿意放棄今后的快樂,

因為我的生活已無他與我分享。

——泰倫提烏斯

我早已習慣以第二個一半行走于世,我感覺我的那一半已不復存在。

??!命運奪走了我的另一半靈魂,

我何須再珍惜余下的一半?那我有何用?我為什么還要繼續(xù)活著?

在你離開的那一天,我便不復存在。

——賀拉斯

我做任何事,思考任何想法,我都會責難于他,好比他若站在我的位置上也會如此。不管是能力和品行,他不止百倍地遠勝于我,在友誼上也一樣,他所盡的職責永遠在我之上。

我無法忍受失去你的痛苦,兄弟!

我們之間的友誼是多么歡樂,

這一切卻都因你的消失而不見!

你帶著我的幸福走遠了,

你的墳墓埋葬了我們共有的靈魂。

我不思不想,如同行尸走肉,

再也沒有閑暇心思讀書,

我只希望能同你說說話,

可再也不能聽到你的聲音?

??!兄弟,我視你為生命般珍貴,

難道永遠的愛,也無法將你帶回來嗎?

——卡圖魯斯

不過,讓我們來聽一聽這位16歲少年的心聲。

我發(fā)現(xiàn)那篇論文居然被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發(fā)表了,那些人企圖擾亂和破壞這個國家現(xiàn)行的法則和秩序,卻又不估量自己是否能做到。他們找了一些符合他們審美口味的文章同這篇文章匯編成一本書一并出版,所以,我只能在這里發(fā)表。為了幫助想了解拉博埃西的思想與行為的人,好讓他們對拉博埃西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我要說,這篇文章是他少年時期寫的,這不過是普通練習的文章,所論述的議題也只是平平常常,哪里都能找到。他對他自己所寫的東西都深信不疑,因為他無論做什么都非常認真,就算是在玩耍時也不說假話。我還了解到,倘若他能夠選擇出生地,那他寧愿生在威尼斯,也不要是在薩爾拉;這個選擇很好解釋。雖然如此,在他的心中還鐫刻著另一條格言:恪守家鄉(xiāng)的法律。沒有誰能比他更加安分守己,也不會有誰像他一樣希望國家安定,反對動蕩不安的社會。如果哪里發(fā)生騷動,他會盡力去平息,絕對不會袖手旁觀,更不會火上澆油。他的思想方式是前幾個世紀的模式。

但是,我還是想用他的另外一篇作品來代替這個太過嚴肅的論文,那篇論文和《甘愿受奴役》于同一個時代誕生,但內(nèi)容則輕松活潑得多。

  1. 原文為拉丁語。
  2. 拉博埃西(1530—1563),法國行政官員、詩人、人文主義者。從1557年起,他對蒙田有很大的影響,死時把他的文稿留給了蒙田,后者設法把這些文稿出版了,就差《甘愿受奴役》一文沒有發(fā)表。
  3. 隱射1562年1月法國國王查理九世的母后卡特琳頒布的宗教寬容法令。
  4. 這本論文集于1572年在巴黎出版。
  5. 原文為拉丁語。
  6. 原文為拉丁語。
  7. 原文為拉丁語。
  8. 指同性戀。
  9. 原文為拉丁語。西塞羅語。
  10. 阿喀琉斯為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參加特洛伊戰(zhàn)爭,英勇無比,大敗特洛伊人。
  11. 帕特洛克羅斯為阿喀琉斯的好友。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他身穿阿喀琉斯的盔甲沖到特洛伊城下,被赫克托耳殺死。他的朋友阿喀琉斯為他報了仇。
  12. 哈莫狄奧斯(?—前514),雅典公民,同他的朋友阿爾斯托吉頓密謀反對雅典暴君的獨裁政權,當場被殺死。
  13. 阿里斯托吉頓(?—前514),雅典青年,同他的朋友哈莫狄奧斯一起謀反雅典獨裁者,被捕后死于酷刑。
  14. 原文為拉丁語。西塞羅語。
  15. 原文為拉丁語。西塞羅語。
  16. 由蒙田收進拉博埃西的文集中。
  17. 兩人相識時,蒙田25歲,拉博埃西28歲。
  18. 提比略·格拉庫斯(前162—前133),古羅馬護民官,試圖進行農(nóng)業(yè)改革,把大貴族竊取的土地歸還給平民,但未得平民歡迎。他本人在反動貴族挑起的民眾暴亂中被殺。
  19. 萊利烏斯(活動期為公元前2世紀),古羅馬軍人、政治家。公元前140年成為執(zhí)政官。
  20. 原文為拉丁語。
  21. 原文為拉丁語。
  22. 原文為拉丁語。
  23. 原文為拉丁語。
  24. 原文為拉丁語。
  25. 原文為拉丁語。
  26. 這里指的是蒙田的摯友拉博埃西。第一個版本是18歲。
  27. 指拉博埃西的論文《甘愿受奴役》。他的一些信徒把它和其他人寫的幾篇抨擊文章融進《查理十一時代法國的回憶錄》中,于1576年出版。
  28. 原文為拉丁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