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
湖州人喜以“孔夫子”三字稱過分老實(shí)者,蓋不敢直呼以“福兒”(Fool),特假用美名以避免難堪耳。余家親串中有此一人,光宣之際其名為“清朝孔夫子”;革命完成后,其名為“民國孔夫子”,聞之者皆知所指為何人,而得之者,非獨(dú)不怒,且甚得意。一夜,其妻與之口角,妻繼室也,年尚輕,言語間隱然責(zé)其不勤于“禮”。彼曰:“我是孔夫子,你不曉得么?”其妻曰:“難道孔夫子不娶妻生子么?”彼答曰:“孔贊成七日來復(fù),不贊成旦旦而伐?!?/p>
世人崇拜孔子,以其公正端莊也,非謂其不飲不食,不妻不子也。無知者尊之過度,反起誤會(huì)。茲述一可笑之事如下:
昔北方有一老童生,屢試不售,自責(zé)曰:“我雖熟讀四書五經(jīng),然考試多年,不能得到一秀才,恐不及孔子之處尚多也。我之內(nèi)部,想與孔子無別,或者外形不同耳。”一日,彼潛入圣廟,將孔子之像詳細(xì)觀察,見耳目無別,手足相同,遂寬其袍,望下一看,果缺一物,彼即歸家中,口中言曰:“是了,是了,原來此物作怪?!币挼陡钊ブ?,痛極狂叫,流血滿地而死。
原載一九三五年七月一日《晶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