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嘉誠為港人一辯

香港依然美麗 作者:張修智


李嘉誠為港人一辯

“你在香港問路,盡管香港人和我一樣,說著不咸不淡的普通話,也會用這不標準的腔調耐心回答。內地遇到天災,香港常常是感同身受……或許,香港正經(jīng)歷一種身份認同的痛苦和掙扎,這是可以理解的……”

財新傳媒推出的長篇專訪《李嘉誠談香港》,引發(fā)香港輿論的關注。采訪中,這位商界巨子系統(tǒng)表達了對當下香港經(jīng)濟、社會及政治領域熱點問題的看法,對香港政治狀況、經(jīng)濟發(fā)展飽含憂患,對港人心態(tài)多有批評與提醒,特別是他說香港是“被寵壞的孩子”,更格外受到港媒的聚焦。

當然,港媒并不仰視這位首富,對李嘉誠的話,重視固然重視,但也沒有隨聲附和,照單全收。比如,對于他批評香港“民粹主義升溫”,認為社會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解決問題,而“不要停留在憤怒情緒的階段”,《明報》在報道中采訪的港大一位講師就不客氣地評論說,社會上所以出現(xiàn)民粹現(xiàn)象,源于地產(chǎn)霸權,地產(chǎn)商利用壟斷地位賺錢,令經(jīng)營成本增加,蠶食了香港的競爭力,但李嘉誠反而用民粹來作為影響香港競爭力的原因,是混淆視聽。

綜觀整個訪談,李嘉誠對香港、港人說的話,可謂很不順耳,而港媒做到了客觀、平衡地去反映,顯示了新聞自由環(huán)境下輿論生態(tài)的多元與包容。

李嘉誠也談到了內地與香港、內地人與香港人之間的沖突。這話顯然是給內地人聽的,很值得轉錄:

“香港是我的家,一直是個和融社會;我希望大家知道香港人包容、熱心,有正義感,對國家富有感情。你在香港問路,盡管香港人和我一樣,說著不咸不淡的普通話,也會用這不標準的腔調耐心回答。內地遇到天災,香港常常是感同身受。”

“因此,我們不要因社會上一些表面現(xiàn)象,扭曲港人對民族認同的心;或許,香港正經(jīng)歷一種身份認同的痛苦和掙扎,這是可以理解的……對于國家民族,自己的家,香港人是很真心的?!?/p>

李嘉誠對媒體的講話,向來審慎、周密,少有廢詞。財新傳媒此次對其采訪,更歷時數(shù)月,進行了多次,想必會經(jīng)過更細致的推敲與斟酌。因此,李嘉誠的上述講話,可看作一篇用心為香港人作的辯護詞。

觀近年內地輿論可知,李嘉誠的這番話并非無的放矢。一段時間以來,香港負面新聞纏身。闖軍營、揮舞港英獅子旗、“驅蝗”、“臺獨”分子訓練“占中”人士、反對維多利亞港建軍用碼頭等,不一而足。一時間,仿佛港人已經(jīng)與內地離心離德,香港已成“顛覆前哨”,一個麻煩制造者,香港到處都是“反中盼獨”分子。

一連串的負面新聞,顯然對內地民眾心理產(chǎn)生很大影響。這一點,從百度在APEC移師北京、不在香港舉辦這一新聞下所設計的調查中可見一斑,在投票中,對這一決定選擇“喜悅”者,占了壓倒性的多數(shù)。而在上述有關香港的新聞的網(wǎng)友評論中,更充斥著激烈的謾罵與詛咒。

李嘉誠的話,明顯有感而發(fā)。它包含三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對港人德行的一般性肯定(包容、熱心,有正義感);二是強調港人是愛國愛港的,激進勢力不代表香港的主流與本質;三是對香港正經(jīng)歷的身份認同的痛苦與掙扎,內地要給予理解和耐心。

這一番話,很帶感情,但筆者看來,卻并不失客觀與公允。以筆者的切身體會和了解,激進、激烈的言行在香港這個自由、多元的社會里,確實不占主流,比如闖軍營的“香港人優(yōu)先”組織,其在facebook上的一些帖子,跟帖響應的,最多也就一二十條,香港媒體對這種沒有廣泛代表性的言行,一般不予注意。至于游行、示威,在香港是家常便飯,主題與訴求更是五花八門,連妓女都可以堂皇地走上街頭要求“淫權”。

遺憾的是,內地一些商業(yè)民族主義的媒體玩家,卻置香港豐富、多元的輿論生態(tài)及社會現(xiàn)實于不顧,只挑這種在香港根本不占主流的事件做渲染,而在香港社會政治意識覺醒、民主訴求上升的現(xiàn)實下,這種有欠平衡的不專業(yè)報道大行其道,以至于短短的時間里,在內地民眾的認知中,就完成了對香港的污名化過程。如今,香港作為“刺頭”、“麻煩”、“白眼狼”的形象,已經(jīng)深入人心。

香港遠不是完美社會,相反,它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zhàn),不是不可以批評。然而,如果對他人的批評既不伴隨對自身的反省,也不愿意全面反映他人的聲音,則這種批評的價值就很可懷疑。坦率地說,在意見的多元、包容上,泱泱內地實在需要向彈丸之地的香港媒體學習?!睹鲌蟆吩潜贝蠓▽W院饒戈平教授題為《堅守香港普選的法治之路》的長文,尖銳批駁香港民主派,而《明報》本身,是一份有鮮明民主訴求的報紙。反觀內地,批評香港問題的報道與言論享有極大空間,反省自身問題的聲音卻鮮能被聽到,這對培養(yǎng)理性、成熟的社會心態(tài)是十分不利的。

在這個意義上,香港傳媒處理李嘉誠意見的做法,值得內地學習。李嘉誠為香港人所做的辯護,值得內地認真傾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