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改改這樣的“建房觀”

下鄉(xiāng)手記 作者:王慧敏 著


23.改改這樣的“建房觀”

農民的消費支出中,最大宗的是什么?

回答是住房,肯定不會有人有疑問。

長期以來,中國農民形成這樣一種消費觀念:有了錢后,第一要務,便是建房。

據報載:改革開放后,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出現了三次建房熱潮,現在人們已不滿足粉墻黛瓦的兩層小樓,開始建西式小洋樓。

安居才能樂業(yè)。建房確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事。不過,目前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盡管房子已足夠居住,仍在不停地建。我在掛職期間,曾對縣里的農民住房情況作過調查,不少農民,寧可房子建起后空著,仍把積蓄的絕大部分用來建房。在他們看來,房子才是家業(yè)。忙碌一輩子的終極目的,就是建房。

我有個同學,家在蘇南農村,大學畢業(yè)后分在一所高校工作。單位給他分了房子,他是獨子,父母也搬來與他同住???0年代末,他在老家建了座兩層小樓,面積200多平方米。前段時間他給我來電話,說正張羅著借錢建一座三層樓。我問他有沒有這個必要,他苦笑著說:“沒法子,老爺子要建。說周圍人家都建了。不建,村里人會笑話。”

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農民現今建房的費用支出,占總收入的70%以上。還有少部分農民,寧可讓孩子輟學也要省下錢建房;甚至為了建房,不惜債臺高筑。

而與在建房上不惜巨資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農民在提高自身素質上投入甚微。據統(tǒng)計,1997年,全國農民用于文化學習費用支出人均27元。這點費用恐怕連掃盲費都不夠!如此,談何提高農民素質?

當然,這并不是說,建房必然影響農民提高自身素質,因為導致農民在提高自身素質上投入少的因素還有很多。但是,建房占用資金太多,會擠占其它方面的投入,也是不爭的事實。

記得前幾年,中央電視臺播過這樣一個節(jié)目,主持人問陜北一個輟學的放羊娃:“為什么不上學?”回答:“放羊攢錢蓋房子?!薄盀槭裁匆w房子?”“娶媳婦生娃娃。”“將來你讓娃娃干什么?”“放羊攢錢蓋房子?!?/p>

這場對話,聞之心酸。

目前,全國還有2.3億的文盲半文盲,其中絕大部分集中在農村。這成了制約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要提高農民素質,政府和輿論部門很有必要對農民的消費觀念進行引導,讓農民把盡可能多的消費支出轉到提高自身素質上來。實際上,提高素質投資與建房投資,是源和水的關系。只有農民的素質提高了,我國的農業(yè)才會有長足的進步,農民收入也才可能大幅度增長??稍谀壳扒闆r下,如果把錢一股腦兒全用在了建房上,那么,即使房子建起來了,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只能像上面提到的放羊娃一樣,在低層次循環(huán)。不是嗎?

現在建一棟房,至少得上萬元。如果少建一點房,把省下的錢用在提高自身的素質上,那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

(1999.10.11)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