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建安七子”之一。二十八歲辟舉司徒尉,轉(zhuǎn)為北海相。曹操迎獻帝都許昌,孔融被征為少府。孔融因政治見解為曹操所不容,且屢屢攻擊曹操,終于被曹操所殺。
孔融的文章,華麗高妙,語言駢偶齊整,卻自有一股疏蕩不羈的氣勢,風(fēng)格獨特。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今存后人輯本一卷,稱《孔少府集》,亦稱《孔北海集》。
雜詩一首
遠送新行客,歲暮乃來歸。入門望[620]愛子,妻妾向人悲。聞子不可見,日已潛光輝[621]。“孤墳在西北,常念君來遲?!卞缴焉闲媲?span >[622],但見蒿與薇[623]。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生時不識父,死后知我誰?孤魂游窮暮[624],飄飖安所依?人生圖嗣息[625],爾死我念追。俛仰[626]內(nèi)傷心,不覺淚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627]。
說明
這是孔融僅傳的七首詩中的一首。雜詩二首第二??兹谕吹坑鬃迂舱鄣陌мo,令人不禁想到他的最后隨他赴死的一對兒女。當(dāng)時大的只有九歲,小的七歲,孔融對前來抓他的人說:“希望我的罪由我自己承當(dāng),讓我的兩個孩子活下來,行嗎?”他的兒子緩緩地問父親:“爸爸,你難道見過被人從樹上掀翻在地的鳥巢里,還有完整的蛋嗎?”今天讀孔融“生時不識父,死后知我誰?”“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边@痛徹心肺的詩句,我們難道不能體會到,在亂世之中身為人臣同時又是慈父的孔融心中的莫大悲哀嗎?
集評
(梁)劉勰云:故魏文稱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故其論孔融,則云體氣高妙;……公幹亦云:“孔氏卓卓,信含異氣,筆墨之性,殆不可勝?!辈⒅貧庵家?。
——《文心雕龍·風(fēng)骨第六》
(宋)蘇軾曰:伏見東漢孔融才疏意廣,負氣不屈,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晉嵇康才多識寡,好善諳人,是以遇鐘會之禍。當(dāng)時為之扼腕,千古為之流涕。
——《東坡全集·東坡奏議》卷十三
(明)鐘惺云:前作(指雜詩一)嘲罵圣賢不已,此作忽作昵昵閨房情詞,俄而英雄,俄而兒女,滿肚不平,正在于此。又云:文舉胸中、眼中、口中不必有犯于世,如此人,世自不容耳。
——《古詩歸》卷四
(明)陸時雍曰:孔融,魯國一男子。讀《臨終詩》,其意氣懨懨欲盡。
——《詩鏡總論》
(清)陳祚明曰:“遠送新行客”篇,至性。極悲。
——《采菽堂古詩選》卷四
(清)張玉榖曰:“遠送新行客”篇,此悼子之詩也。首八,敘明遠出來歸,即點望子,反領(lǐng)擒題。隨借妻妾之悲,為己悲先作一引。接敘其語,醒出已沒。日潛光輝,突入一比,指其孤墳,而訴其常念,正為下半傷悼發(fā)端。“搴裳”四句,頂孤墳來,傷其骨肉之已寒也?!吧鷷r”四句,頂“來遲”來,傷其魂魄之無依也。以上兩層,俱就子邊說。“人生”四句,方就己邊,正寫喪子之悲。末二略作開勢,仍復(fù)兜回,傷子自傷,無不包括,收得曲折簡勁。
——《古詩賞析》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