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釋曹植兩首政治詩

含英咀華——吳小如古典文學叢札 作者:吳小如 著


淺釋曹植兩首政治詩

一、怨歌行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見有疑患。

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熟`大動變,震雷風且寒。

拔樹偃禾稼,天威不可干。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今日樂相樂,別后毋相忘。

《怨歌行》本屬樂府相和歌辭楚調(diào)曲,但曹植此篇卻是一首詠史詩,史實全據(jù)《尚書·金縢篇》。趙幼文注引《三國志·魏志·楊阜傳》及《宋書·五行志》,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公元二二七年)秋,天降大雷雨,至殺鳥雀,形成災異。曹植乃在憤慨中寫作此詩,借古事以抒其懣怨之情,所以它實際是一首政治詩。又據(jù)劉履《選詩補注》,這一年冬天,曹植曾入朝見到曹睿,則篇末“今日樂相樂,別后毋相忘”的話正是此時說的。曹睿是曹植的侄子,繼其父曹丕即帝位。曹植在詩中以周公旦自喻,而以周成王喻曹睿,正合叔侄關(guān)系。因此這首詠史詩的政治內(nèi)涵是一望可知的。

在釋這首詩以前,先把《尚書·金縢篇》的故事簡述一下。周武王姬發(fā)和周公姬旦本是親兄弟。周克殷后不過兩年,武王病重,周公便向祖先禱告,求以身代。當時太史寫了禱祝文字,藏在一個用金屬封緘起來的柜中。第二天據(jù)說武王的病就痊愈了。后來武王病歿,成王即位,因年幼而由周公攝政。周公的兩個弟弟管叔、蔡叔竟散布流言,說周公要篡奪王位,“將不利于孺子”。周公東征,便不敢回朝,在東方居住了兩年。這年秋收以前,“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背赏跤谑谴蜷_金縢的柜子,見到周公愿以身代的文書,這才省悟他叔父是無罪的。曹植正是借這個故事來說明自己無論對曹丕還是對曹睿,都是清白無辜的。

此詩從開頭到“成王乃哀嘆”共十八句,都是敘述周公的故事,故一韻到底。末四句改成詩人自己的口吻,所以換了韻腳。這樣顯得眉目十分清楚。前十八句,又以開頭四句作一概括評論,“為君”二句用《論語·子路篇》“為君難,為臣不易”的語意。趙幼文說:“曹植換易其字以協(xié)韻?!蔽覅s以為,作者把《論語》兩句平列的句式改為將重點移到“為臣”的一面,這是由于詩中所要突出描寫的乃是身居臣位的周公,并不全為了押韻。因為這是全詩開頭兩句而非中間的兩句,曹植想用什么韻腳是根據(jù)開頭的兩句定下來的,他完全可以用其它的字作為韻腳。故趙氏的說法似不足以成立?!爸倚拧倍湟庵^不但周公的忠信之心不為人知,反而有被人懷疑的危險?!盎肌焙拖挛牡摹皣@”今音都去聲,而在漢魏時代是讀平聲的,所以可做韻腳?!肮Σ豢?,謂周公之功不可磨滅?!巴菩摹?,即“推心置腹”之意?!岸濉保腹苁?、蔡叔?!皷|國”,指東方的領(lǐng)土。“泣”是形容詞,垂淚貌?!傲鬟B”,形容淚珠簌簌不斷?!盎熟`”指天帝?!皠幼儭保笧漠??!案伞保|犯,抗拒。從“周旦”句到“成王”句,概括敘述了整個的《金縢》故事,筆墨簡潔,層次清楚。作者只是客觀的述說,并沒有注入個人的主觀情感,讀起來似乎平淡無奇。但只要熟悉這段歷史內(nèi)情的人,自然對作者所詠贊的人和事是何用意會一目了然,因此沒有必要再用自己的話來畫蛇添足了。

然而此詩之精彩處乃在末四句?!熬埂?,終;“悲且長”,意悲而情長,表示傾訴不盡。趙幼文說:“此歌客觀地寫錄史實,即戛然中止,其意圖則含蓄出之,‘悲且長’三字蘊具著豐富的情感內(nèi)容。使馀韻雋永。”其說甚是。下文“今日樂相樂”,本是樂府習用套語,漢樂府《艷歌何嘗行》亦有此句,作者寫在此篇之末,正合明帝召見、君臣燕享時即景所見。而末句“別后毋相忘”,既似懇求又似諷刺,希望曹睿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他撇在腦后,在外表輕盈的字句中蘊涵著深沉痛楚的矛盾之情,從而使這首單純的詠史詩(所詠的實屬政治內(nèi)容)一下子注入了詩人主觀的愛和怨。昔班固創(chuàng)為《詠史》詩,內(nèi)容是寫漢文帝時孝女緹縈上書救父,請除肉刑的故事。由于缺乏文采,被鐘嶸評為“質(zhì)木無文”(《詩品序·上》)。其實這是由于詩人寫作時過于客觀,在史實面前并未牽動真感情,因此達不到應有的藝術(shù)效果。不過,如果作者站出來發(fā)表個人意見太多,也嫌累贅蛇足。如曹植此詩則點到而止,應該說是恰到好處。東晉末年,陶淵明在《詠荊軻》一詩的最后也只簡括地寫了兩句:“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馀情。”同樣收到感人的藝術(shù)效果,與此詩正屬異曲同工。

二、當欲游南山行

我曾根據(jù)曹植的全部詩文得出這樣一條結(jié)論:他是有著與他父親曹操相類似的雄才大略的,并不像后人所推想的他只是一個徒尚空談的文人才子。如果曹植掌握了政權(quán),他是會做出一番事業(yè)來的。這首《當欲游南山行》便體現(xiàn)了這位詩人的博大襟懷和對人才的看法?,F(xiàn)將全詩錄在下面:

東海廣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雖高大,不逆垢與塵。

良木不十圍,洪條無所因。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

大匠無棄材,船車用不均。錐刀各異能,何所獨卻前?

喜善而矜愚,大圣亦同然。仁者必壽考,四坐咸萬年。

《當欲游南山行》,“當”訓“代”,訓“擬”。魏晉南北朝詩人每逢摹擬樂府和古詩,或稱“代”,如鮑照所擬作的樂府詩多用之,如《代東門行》、《代出自薊北門行》等;或稱“擬”,如陸機的《擬古詩十二首》、鮑照的《擬行路難》等;或稱“當”,如曹植此詩即是。這就是說,樂府古辭本有《欲游南山行》,故曹植有擬作。今樂府古辭已佚,黃節(jié)《曹子建詩注》以為此詩可能擬古樂府《艷歌行》“南山石嵬嵬”一首,惟亦無確證。

這首詩前八句為一段,中六句為一段,最后兩句為樂府習用套語,以頌禱之辭作結(jié)。前八句主旨在“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二句,而前面連用三個比喻以證明之。中六句主旨在“嘉善而矜愚,大圣亦同然”二句,而前面以“大匠”四句為喻。此詩雖以說理為主,卻盡量通過形象思維加以描述,這正是漢樂府藝術(shù)傳統(tǒng)的遺響(如漢樂府《長歌行》“青青園中葵”一首,用的就是這種手法)。

前八句的三個比喻,作者都是有所本的。黃節(jié)注引《管子》:“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薄妒酚洝だ钏沽袀鳌芬埂吨G逐客書》:“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惫胖薄恫茏咏ㄔ姽{定本》引《孔子家語·金人銘》:“江海長百川,以其卑也。”黃節(jié)注引《論衡》:“知(智)能之大者,其猶十圍以上木也?!本褪沁@三個比喻的出處??梢娺@些道理在秦漢時代已家喻戶曉。不過作者在詩中分用三喻,仍各有側(cè)重。第一喻說東海既廣且深,乃是由于它地處低卑,因而百川都自高而下流入其中。這就隱喻在高位的統(tǒng)治者應該謙恭下士,不宜妄自尊大。第二喻說五岳雖大,卻不“逆”塵垢,逆者,拒而不納之謂。意思說塵垢雖污濁渺小,微不足道,而五岳并不排斥它們。這隱喻統(tǒng)治者用人不宜吹毛求疵,而應舍短取長。第三喻說大樹本身如果不是十圍之木,就無法使粗壯的枝條依附于它。這隱喻統(tǒng)治者本身必須具備當領(lǐng)袖的條件,堪為表率,否則無以服眾,有大才者便不去依附他了。然后說到“長者”,點明主旨,實亦語含雙關(guān)。“長者”,既指最高統(tǒng)治者,也指仁厚君子。只有有德的統(tǒng)治者具有博愛精神,天下所有的人士才愿意在他的庇蔭下寄托其身。果能如此,天下太平也就有希望了。

中六句主要是說世無棄材,大材派大用場,小材派小用場,不應只重賢而輕愚。作者說,真正偉大的工匠是不會輕易棄材的,只要把材料派了合理用場,就能各得其所;因為船有船的用途,車有車的用途,作用是不一樣的?!坝貌痪?,指作用不同。然后接著說,錐有尖鋒,刀有利刃,其能各異;而做為“匠人”,卻不應對錐和刀的態(tài)度有輕有重。“卻”,退,指摒棄不用;“前”,進,指簡選提拔。黃節(jié)注:“言人各異能,用材者不退此而進彼也?!壁w幼文注:“錐刀各具不同之功能,‘卻前’,猶‘進退’,意謂何能有所軒輊?!苯忉尩枚己芮宄?。如果用人者都能使人盡其材,那么社會上便不會有遺才,國家也就可以治理得井井有條了?!凹紊啤本涞涑觥墩撜Z·子張篇》,所謂“嘉善而矜不能”。善者固然應受嘉獎、重用,不能者則應對之持同情、愛惜的態(tài)度(“矜”,憐惜,同情),而不應棄置不理。所以作者說,這種“嘉善而矜愚”的態(tài)度,凡是偉大的圣哲者都會這樣的。言外指如果統(tǒng)治者想把國家治理好,就必須這樣做。至此,全詩的主旨已闡述得十分明白了。

最后兩句,雖屬習慣套語,但作為此詩結(jié)尾,也并非毫無涵義。作者蓋謂仁者自然得到長壽的結(jié)局,他的同伴們也會健康長壽的;因為他們既已做了“長者”、“大匠”和大圣人所應做的事,他們當然會“善有善報”。故黃節(jié)于“四坐”句注云:“有百年樹人意?!鼻逯旒吾纭稑犯畯V序》:“蓋善用才,王者之化也?!敝烨稑犯x》也說:“言南山長育草木,大人長育人材,頌仁者之壽亦如南山也?!笨梢娮髡卟⒎菃渭兏韫灥?,而是寄希望于圣帝明王之出現(xiàn),其用心是光明正大而考慮得是極其深遠的。所以我認為,如果曹植真能執(zhí)政,那么魏晉間的歷史會重新寫過也說不定。

最后,談幾句此詩押韻的特點。此詩“真”、“先”兩韻通押,這在古詩中是允許的。在《廣韻》中,真(包括諄、臻)、文(包括欣)、元、魂、痕、寒、桓、刪(包括山)、先(包括仙)這幾個韻部都屬于同一音系,彼此的發(fā)音是接近的,故允許通押。而到了唐以后的近體詩中就有分別了,而且界限是很嚴格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