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選說明
如何看待評價中國當代文學,它的成就究竟幾何?這成了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和文學界爭論不休的焦點問題,不止國內分歧巨大,外國學者也參與進來。總之,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是在一個國際化的視野中展開的。為此我們在“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研究書系”中專設了“世界視野中的中國當代文學”的專題,分兩部來展示這些論爭和成果。
第一部“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語境與評價”共分為四個單元,分別為:
一、“中國文學如何走向世界”。選取了七篇建設性討論的文章,這幾篇文章基本都是2008和2011年在北師大召開的“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fā)言,有陳曉明的《與世界“漸行漸遠”的漢語文學》、吳俊的《走向世界:中國文學的焦慮》、程光煒的《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的幾個問題》等,聚焦探討了中國當代文學走向世界及海外傳播的問題。二、“世界語境與中國當代文學的評價之爭”。圍繞由海外漢學家顧彬對中國當代文學的批評引發(fā)的一場“關于如何評價中國當代文學”的論爭,本輯匯集了參與討論的代表性文字,期待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不同立場與評價方式的碰撞和對話,深入思考中國當代文學到底價值幾何的問題。三、“中國作家與世界視野”。該輯收入了2011年在北師大召開的“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作家代表的部分發(fā)言,希望讀者從作家的思考角度獲得某些啟示。四、“張棗專論——紀念遠行的詩人”。收入了多位詩人和批評家對于這位英年早逝的旅德詩人的紀念與研讀的文章。期待可以為我們理解中國當代詩歌的“世界語境”提供一個案例。
第二部“他者眼光與海外視角”共分為三個單元,分別為:
一、“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研究”。該輯編選了劉江凱的《本土性、民族性的世界寫作——莫言的海外傳播與接受》、明迪的《影響與焦慮:中國當代詩在美國的譯介狀況》、陶秋慧的《翻譯先行、研究滯后——余華作品在越南》等7篇文章,是以實證資料的形式,具體介紹和探究中國當代文學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走向了世界,并對當代文學海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做了某些思考。二、“當代海外漢學研究之研究”。該輯是針對當代幾位有影響的海外漢學家如王德威、顧彬、柯雷、杜博妮等的研究所做的研究,對于了解國際漢學界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狀況多有啟示。三、“當代海外漢學家訪談”。該輯收入了游學海外的北師大師生與海外漢學名家的對話,或者在學術交流時的訪談,通過對話與思想的互動,他們激發(fā)出了許多靈感。相信這些對話也能夠給予讀者某些有益信息和思想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