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策蘭(1920—1970),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廣泛、重要影響的德語猶太詩人,他的一生經歷了服苦役和流亡等許多苦難生涯。1952,輾轉定居于巴黎的策蘭在西德出版詩集《罌粟與記憶》,其《死亡賦格》一詩在德語世界產生廣泛影響,成為具有紀念碑性質的時代之詩。策蘭獲得了包括不萊梅獎、畢希納獎在內的多種最重要的德語文學獎。60年代,策蘭創(chuàng)作日趨深化、發(fā)展,又相繼出版了《無人玫瑰》(1963)、《換氣》(1967)、《線太陽群》(1968)等多部重要詩集。1970年4月20日,策蘭因無法克服的精神創(chuàng)傷在巴黎投塞納河自盡。策蘭的詩不僅在一般讀者和詩人中產生影響,也受到了包括海德格爾、伽達默爾、阿多諾、哈貝馬斯、波格勒、列維納斯、德里達、布朗肖、拉巴爾特等在內的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的特殊關注。在美國,著名評論家斯坦納稱策蘭的詩為“德國詩歌(也許是現代歐洲)的最高峰”,著名詩歌批評家、哈佛大學教授文德勒稱策蘭為“自葉芝以來最偉大的詩人”。英格褒·巴赫曼(1926—1973),奧地利著名詩人、作家,1948年5月,在維也納認識了流亡途中的猶太詩人策蘭并相戀,這戀情影響了她的一生。1953年,她以《大貨艙》等四首詩獲四七社文學獎。1973年9月25 晚,巴赫曼在羅馬的住房因煙蒂起火被燒,由于大面積燒傷及藥物過度于羅馬圣歐金尼奧醫(yī)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