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田[1]看菜花[2]
宋之籍田[3],以八卦爻畫[4]溝塍[5],圜布成象,迄今猶然。春時,菜花叢開,自天真高嶺[6]遙望,黃金作埒[7],碧玉為疇,江波搖動,恍自河洛圖[8]中,分布陰陽爻象[9]。海天空闊,極目杳然,更多象外意念。

南宋 《耕獲圖》(舊題楊威作) 故宮博物院藏
八卦田位于玉皇山南麓,田分八塊,中間為一圓形高阜,狀如八卦,因此得名。明代田汝成(1503—1557)《西湖游覽志·南山勝跡》載:“宋籍田,在天龍寺下,中阜規(guī)圓,環(huán)以溝塍,作八卦狀,俗稱九宮八卦田,至今不紊。”這是最早將八卦田視為南宋皇家籍田的文字。
傳說,宋王朝丟失汴京(今河南開封)后,一路退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偏安一隅,夜夜笙歌?;实鄄凰歼M取,民怨悄然生起。有大臣察覺民情后,根據(jù)易經(jīng)乾卦指示,提議皇上開辟一塊皇家籍田躬耕,以示與庶民同甘共苦。為了顯示君德,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采納了禮部的提議,開辟籍田于國都南郊。春耕開犁時,皇帝親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禮”,執(zhí)犁三推一撥,以祭先農(nóng),表示對農(nóng)事的尊重和對豐收的祈禱。事實上,皇上只是給老百姓做做樣子,并沒有真正親耕。到后來,籍田就作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
按深甫先生記錄,明代時八卦田形制仍十分清晰。春天,菜花一齊開放的時候,從高聳的天真山(玉皇山)嶺遙望八卦田的油菜花,田塍如黃金所作,田地像碧玉一般,遠處錢塘江波光搖動,儼然是在河洛圖中,分布著陰陽相交成卦的形象。海闊天空,盡目力所極,杳然幽寂。
不過,田汝成和高深甫所說的八卦田,是否真是宋之籍田?還是另有其意?自他們同時代始就有人提出疑問。明嘉靖年間(1522—1566),提學使阮鶚(1509—1567)曾建太極亭于八卦田中阜。明萬歷年間(1573—1620),知縣聶心湯重修太極亭。在其編撰的《萬歷錢塘縣志》上寫道:“育皇山(玉皇山)……前有龜疇田,宋郊壇也?!鼻宕貢业詾??—1788)也在其《湖山便覽》“宋籍田”條目中對田汝成《西湖游覽志》的表述予以否定,并在“太極亭”條目中,得出八卦田是南宋郊壇的結(jié)論。是否明人誤讀了王守仁(1472—1529)寫的《答錢德洪卜筑天真書院》一詩中“龜疇見宋田”句,望文生義,把八卦田當成南宋籍田呢?直至近現(xiàn)代,越來越多的學者從宋代史料及地理形勝上考辨八卦田并非南宋籍田,而是規(guī)制更高,用來祭祀昊天上帝的拜郊壇。就在筆者撰寫此文時,杭州市考古所正立項組織遺址勘探。相信,不久的將來,八卦田是南宋籍田還是皇家禮天的郊壇遺址將大白于天下。

八卦田鳥瞰
滄海桑田,多少往事已成謎?明代以后,八卦田一直作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少經(jīng)歷了兩次重要的整修?;蛟S南宋籍田的說法已深入人心,1983年重整的八卦田呈正八邊形,直徑25米。中間的土丘,直徑70米,高2.8米。2007年再一次整治,工程面積達10萬平方米。八卦田的形制更加規(guī)整了,農(nóng)作物種植也是以展現(xiàn)農(nóng)耕文化為主線,綜合考慮了立地環(huán)境、作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南宋九谷”品種的發(fā)展演變等因素,將種植區(qū)域分為環(huán)核心區(qū)、中心區(qū)和外圍區(qū)塊。環(huán)核心區(qū)主要種植龍井茶等具有杭州本土特色的農(nóng)作物以及部分時花;外圍區(qū)配置了紫綠二色甘藍等經(jīng)濟類蔬菜;中心區(qū)面積最大,按卦位分別種植了秈稻、糯稻、大豆、茄子、綠豆、粟、紅辣椒、四季豆等農(nóng)作物。八卦田四周還種植了大量的喬灌木植物作軟隔離。環(huán)繞的溪流可用來澆灌,水中還種植了茭白、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池塘生春草,云日相輝映,游人走在木橋上,悠然愜意。
無論八卦田曾經(jīng)的身份如何,現(xiàn)在,它儼然已是城市中的一座桃源,人們在這里體驗古老的農(nóng)耕文明。每到春天,八卦田里的油菜花一片金黃。老杭州人都喜歡像深甫先生那樣去往玉皇山高處俯瞰八卦田,最妙處便在玉皇山的紫來洞。近幾年因山林植被茂盛,下探八卦田的視角幾乎被遮擋了大半。而孩子們則更愿意走近八卦田,在田塍上奔跑,將自己的身體隱匿在花海里。這樣的景致,最讓游子思鄉(xiāng),也最讓人懷舊。耳邊響起《油菜花開的季節(jié)》溫暖而寧馨的吟唱:“故鄉(xiāng)的原野一片金黃,迎面的風像母親溫暖的氣息,故鄉(xiāng)的春天就在這異鄉(xiāng)的空氣中了。我停留的世界,那些不想的浮華,閉上雙眼,沒有畫面,我尋找的世界,仍然夢一樣遙遠,若隱若現(xiàn),夢里畫面,一片金黃……”

一片金黃
[1] 八卦指《周易》中八種基本圖形,由陰陽符號組成名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等八種卦相。八卦田則是以八種圖形來規(guī)劃的田地。在玉皇山麓天龍寺下,中阜規(guī)圓,環(huán)以溝塍,作八卦狀,俗稱“九宮八卦田”。
[2] 指菜花或油菜花。
[3] “籍田”亦作“藉田”。古代天子、諸侯征用民力的田。相傳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諸侯執(zhí)耒耜在籍田上三推一撥,以示對農(nóng)業(yè)的尊重。
[4] 指易卦。
[5] 溝渠和田埂。
[6] 玉皇山上有天真祥寺,故又名天真高嶺。
[7] 矮墻,界址。
[8]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shù)數(shù)之源。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系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之說。
[9] 卦象即卦所顯示的形象,借以推論人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