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外學人曾說:“所謂‘中國情懷’其實便是一種中國文化的情結。此情古人早已有之。李陵《答蘇武書》所謂‘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便已道出此中癥結?!被谝环N相同的文化情懷,本書無論是關于尼采與莎樂美,阿倫特與海德格爾,肖邦與喬治·桑,以及本雅明與阿斯婭的戀情敘述,還是馬奈的印象主義繪畫、海外畫家鷺鷥的新表現主義畫作評述,抑或是關于意大利作家艾柯的暢銷小說,董橋先生的懷舊散文,張宗子的人生隨感,乃至關于托爾斯泰、蓋茨比和阿凡達的影評,筆底都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種對于故園的感懷。漫游巴黎、威尼斯、佛羅倫薩和日內瓦的一些人文隨筆,更不用說關于上海和北京的感想,也處處是懷想故園的印記。作者在紐約地區(qū)棲居多年,關于紐約往事的追憶,又仿佛是在中國時所做的美國之夢在時光之河中的倒影。通過這種充滿趣味性與抒情性的鄉(xiāng)愁書寫,作者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