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窮苦出身的戰(zhàn)將,有過五關的輝煌,也有走麥城的敗戰(zhàn);有功有過,有得有失;有喜怒哀樂,也有七情六欲。在他們身上,體現著家國情懷與黨性本色、英雄主義與平民精神。他們這樣的將軍,以后可能不會再有了。只要人類還存在苦難和死亡,嘆服和邪惡,他們的故事就不會過時。本書提供了許多經作者之手發(fā)掘的重要史料。其中較為珍貴的,有遼沈戰(zhàn)役中和“文革”中有關林彪的史實(本書被訪問者多為“四野”的老人),有諸多將領廬山會議后被卷入批判彭德懷、黃克誠“軍事俱樂部”的激流旋渦的情況,有的文章還涉及了1958年對劉伯承的所謂“教條主義”的批判,涉及了一些將領在“文革”中忽浮忽沉的人世跌宕。這樣的將軍命運在中國不是個別。他們不是西方意義上的職業(yè)軍人,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條“政治生命”,他們每個人都是政治的密切參加者,旋渦裹挾,身不由己。他們舉手投足,皆受制于那個控制力巨大的歷史氛圍。